东阳男子迷上这东西,还办了博物馆……
导读男子租房7年将家变成人生博物馆,东阳,男子,东西~男子租房7年将家变成人生博物馆,据北青网2023年05月27日最新关于东阳男子迷上这东西,还办了博物馆……的消息,办起博物馆,有书法家来临摹自此,吕新明迷上了汉砖,收藏的砖头越来越多2016年,他在长兴创办了一品堂博物馆,展示了古代石雕、古...
在东阳木雕小镇,有一个于今年4月开放的民营博物馆——一品堂博物馆,里面陈列的全是砖头。每一块砖头都雕刻有图像或文字,虽历经上千年风雨,花纹和字迹依然清晰可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砖。
这些汉砖的主人叫吕新明,46岁,近10年来收藏了两万多块汉砖。“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年纪轻轻怎么迷上了砖头,我笑笑,不反驳,继续埋头看砖头,里面的文化深着呢”。
拉回来的砖头,原来是宝贝
吕新明是东阳市巍山镇人,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受装修艺术的影响,他对石雕、古代家具、古代陶瓷等很感兴趣。
2012年,吕新明在朋友那里看到一些砖头,上面刻有文字。他不认识这些字,只是下意识地想收藏,于是选了75块拉回家。一天,一名喜欢古玩的熟人看到这些砖,愿意出钱购买。吕新明突然意识到这些砖头可能不一般,随即拿出一块清洗干净,只见上面有“延熹四年”的字样。他把这块砖的图片发在微信朋友圈,很快,两名收藏古玩的安徽人赶来。通过他们的介绍,吕新明知道自己收藏的这些砖头是汉代的砖头,“延熹四年”砖在市面上不多见。
之后,吕新明把剩余的砖头全部清洗干净,发现每一块都不一样,有的雕刻着龙,有的雕刻着鱼,有的写着年号,有的写着祈福的话。他通过查阅资料、向行家打听,渐渐发现了汉砖的价值。原来,汉砖也叫画像砖,起源于战国,在汉代达到顶峰,是集雕刻、绘画和书法于一体的艺术品,与画像石一起构成了汉代绘画艺术的双璧。
办起博物馆,有书法家来临摹
自此,吕新明迷上了汉砖,收藏的砖头越来越多。2016年,他在长兴创办了一品堂博物馆,展示了古代石雕、古代家具和部分汉砖等,那是他第一次用博物馆的形式推广汉砖文化。
2018年,吕新明将一品堂博物馆从长兴搬到东阳六石街道北后周村。一些书法家走进博物馆,看到这些汉砖,非常惊奇,有人长期在周围租房,天天到博物馆临摹砖上的字画。
发表观点(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