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学生如何管理班级,初一班主任,带一个纪律差,成绩差的班级,应该怎么处理?
导读初一的学生如何管理班级~实在听不懂的同学,可以向班主任申请不听课,但要学一样有用的知识。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是练字。有些同学通过申请,在我的课堂上练钢笔字,他们后来写得一手好字。保持个人和周边清洁卫生,自己的座位一米范围内不能有垃圾。在升旗仪式和大型集会要庄重肃穆,...

故事分析:
我曾经带过的一个极差班。初二时,学校按成绩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班,其中A班一个,B班4个,C班一个,我做C班班主任。作为中考无望的班级,对学生的成绩就不要做要求了,但对品行不能放松。具体要求是:尊重师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顶撞老师,如果被老师批评感到委屈,可以事后和老师心平气和地沟通,或者找班主任说明情况。遵守纪律。课堂上不管能不能听懂,都不能制造声响,不准看小说等课外书籍。实在听不懂的同学,可以向班主任申请不听课,但要学一样有用的知识。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是练字。有些同学通过申请,在我的课堂上练钢笔字,他们后来写得一手好字。保持个人和周边清洁卫生,自己的座位一米范围内不能有垃圾。在升旗仪式和大型集会要庄重肃穆,不能讲话等。完成作业。不会做的同学,允许抄作业,但要找同学或老师弄明白。同时,我也要求我班任课老师降低难度,不要按B层次学生的标准要求C层次学生。

下午,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到办公室,我请他们坐下后,问学生:“你说说,为什么要砍老师?”学生说:“你和其他老师在背后议论我,说我的坏话。”我没有议论什么,只是告诉他:“首先,老师要教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学生的优缺点,是老师的职责之一。其次,你背后议论过其他人没有?被议论的人会不会拿刀砍你?一件小事就动刀动枪地,这个社会还能安宁吗?”
在我的一番说服教育后,这个学生给我诚恳道歉后,笑着和家长一起走了。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冷静,不要被学生的情绪影响到自己,多数学生还是愿意讲道理的。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班学生成为纪律最好的班,很多老师都说,我班的学生纪律好,有礼貌,除学习成绩外,各方面的表现都超越那些B班的学生。

总结语:
初一班,纪律差,成绩差,读完就打工。作为一线教师,实在说,遇到这种情况,是非常头痛的。因为这个头痛,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意味着三整年、一千多天、白天黑夜都要面对的“麻烦”。你作为老师,接下这样的班级,本身就是令人敬佩。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能够将“头痛”变成“希望”,甚至“惊喜”。
初一学生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初一学生应当都还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还是“白纸”,作为教师,我们通过两三年的引导和教育,是可以将最初不够好的想法改变的。当然,这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当然也包括学校方方面面的机构和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最能体现教师常常说的“良心活”的价值。
知识改变命运,成绩改变观念。通过扎扎实实的教学,让学生对学习树立起信心。试想,如果学生成绩日益提高,他们自己就会改变当初的想法,随之其父母对孩子的信心也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如果这些孩子成绩得到很大的提升,纪律难题自然会有质的改观,他们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至少顺顺当当地进普通高中,我想,他们放弃“打工”念头的概念是很大的。

习惯可以改变,态度也可以转变。纪律差,可以通过管理解决;成绩差,可以通过教学改变;态度和习惯差,则需要老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但不容置疑的是,也可以改变。十二三岁的孩子,肯定不是不可雕的“朽木”。所以,我们教师要对这些孩子充满信心。如果说小学的习惯不好,我们就从初一开始,一点一点地校正他们;如果他们的态度不好,我们就观察、多引导、多指正,嘴碎一些,事多做一些,想方设法,水滴石穿,日积月累,他们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变化,甚至变得超乎我们的想象。
扩大孩子的视野,树立更远大的理想。孩子读完初三就想打工,这是眼界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两三年的教育,让孩子的眼界更宽广一些,让他们明白,除了初中毕业就打工这个选项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还有更好的生活状态,还有更惊喜的事情等他们。除了学业层面的知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读些报纸,社会现实中的榜样,引导他们相关新闻,多读一些优秀的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慢慢发现,原来那个打算,多少显得有些“小”,有些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

努力在今天,感恩在未来。有过一定年头教学经历的人都知道,那些感恩老师的学生,往往是在校期间的“捣蛋生”“差生”“让人头痛的学生”,而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因为,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的时候,我们老师跟他们接触最多,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思想、情感层面的交流是最多的,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在他们的一生中,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纪律差、成绩差,理想太“小”,的确是“坏事”,但也能变成好事。好坏之间,就在于教师的那份“良知”,在于我们做了我们最值得自豪的“良心活”。
班级自主管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看新手班主任的班委安排
快开学了,即将接任初一班主任的我,把小班委安排放在这儿了,快来告诉我还有什么补充修改的。
很稚嫩,请一定一定不要恶意抨击,提意见是大大地欢迎!
(大干部的安排明天发)
1、秘书长1名,负责记录晨会主要内容,并将记录传阅班长,提醒其安排相应工作。
2、校服检查员2名,负责定期检查、抽查学生的校服穿着情况,检查学生仪容仪表是否符合中学生规范,并做好记录上交值周班委。
3、门、窗、电风扇管理员数名(就近原则,1人负责1处),确保进班开门开窗,出班关门关窗。有损坏及时上报。
4、一体机管理员1名,保管一体机钥匙,课前打开,课后关闭, 定期清理,有故障及时向有关部门报修。
5、粉笔、刷子管理员1名,确保讲台上各色粉笔和刷子有一定的量,不足及时在保管室领取补够。
6、回执单管理员1名,负责各种宣传单、回执单的领取、分发、回收、上交。
7、作业记录员1名,负责记录每天各科作业和相关班级任务,拍照发班级群。
8、小矛盾管理员5名,调和同学间的小矛盾,无法调和时及时上报班主任。
本着实践魏书生班级管理的原则,我安排了这些职位,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因为他们就是班级的主人翁。
通过班级管理“五个一”模式助学子成长

王惠利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
从教25年,在光明区扎根18年,公明中学初二年级部主任、教研处主任王惠利老师始终奉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的教育理念,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激励学生成长,并将班级管理等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发展。
眼里时刻有学生|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2004年的一天,初一新生小杰(化名)一家人敲开了班主任王惠利老师的宿舍门,他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个孩子我是不想要了!老师您看看怎么办?”原来,小杰在家里跟妈妈动了手,让爸妈伤透了心。一番好言相劝后,小杰一家三口渐渐平静下来,一起回家了。
王惠利心中却泛起了波澜,这个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她观察发现,小杰在班里也是个“刺头”,课堂上坐不安稳,朝着同学和老师扔东西……多次跟小杰聊天后,小杰告诉她一个“秘密”——他妈妈一天恨不得24小时看着他,这种爱让他感觉到了“窒息”,所以他会表现出很叛逆。因此,她一方面增加了家访频次,参加心理C证培训,翻阅班主任之友,积极开导小杰妈妈;一方面,和知名教育家李镇西、魏书生的书籍对话求教,坚定站在小杰的角度去理解他、鼓励他。
她把小杰的每一个进步,发给了小杰妈妈,并准备一个小杰谈话记录本,记录小杰的成长进步,做好接下来的引导。三年过后,小杰成绩从刚开始的班级倒数几名,进步到了前十名,顺利考上宝安高级中学。
总结出多年经验|提出班级管理“五个一”模式
小杰是王惠利从教25年、当班主任18年里,改变过的无数个学生之一。至今,每年都会有许多毕业生,在教师节等各种节日,为她送上祝福和感恩。他们在人生中的每一个重大节点,比如读大学、结婚、工作,也会与王惠利请教。其中一位学生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跟她通话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王惠利总结这些生动的育人经验,形成了她提出并实践的班级管理“五个一”模式,即每天与学生分享一句名言、每天与一位同学谈话、每天表扬班上一件事或一个人、每周师生同学一篇励志文章、每周一次进行总结。同时,她指导学生在班级里创建“班务日志”,由每周五个值日班长轮流记录当天班级里发生的大小事,第二天总结当天的进步、得失,分享优秀做法,列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每周班会上,王惠利都会对值日班长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在“五个一”模式和“班务日志”的驱动下,她管理的班级学风积极向上,学生们自信阳光生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被锻炼出来。尤其是值日班长更是受益匪浅,“刚开始,值日班长还有些稚嫩,但经过两三年成长,他们的变化非常大,班级里的事交给他们,都能独当一面办好。”王惠利说。
带动一批年轻人|让他们在讲台上绽放光彩
学生成长的同时,王惠利也多次被评为光明区优秀班主任、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导师,心理危机干预师。走上公明中学年级部主任和科研处主任的管理岗后,她一边坚守自己的英语课堂,一边致力于把青年教师往好老师的方向引导,让他们在三尺讲台绽放光彩。
“18年前,是公明中学接纳了我,我满怀感恩地工作。”王惠利手把手教青年教师进行班级建设,把自己班级管理经验毫不保留传授,带出了一批批踏实肯干、锐意创新的班主任队伍,并不断地扩大影响范围。每天,青年老师在班级管理上遇到解决不了的事,第一个找的就是王老师,她也不厌其烦,用智慧帮助青年教师解答了一个又一个困惑。同时,积极搭建教学大比武、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等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指导他们申报课题,有多位教师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申报区、市、省级课题32项。
管理年级期间,王惠利还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主动加入光明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创新开展了家校乒乓球赛、家校亲子会等活动,由此家长、孩子、老师的心紧紧联在一起,构建了三维立体的教育模式。“这18年,我享受着深圳改革开放的红利,见证了光明教育的发展,感恩这一切!将继续做一个勇敢的追光者,做不负光明教育的追梦人!”她说。
光明新闻 龙冠斌 文/
师生说
公明中学英语老师何秀娟:王惠利老师亲切随和,我们都称她为“王姐姐”。在她的指引下,我已经从一位新教师,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学校中坚力量。
2004届初三毕业生陈贺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自从遇到王老师,我便是那个幸运的人。初中时,有段时间我非常叛逆,王老师把我当自己小孩一样,引领我走向正确轨道。
2019届初三毕业生陈菲:王老师常教诲我们,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只要认真,什么事都能完成。她的英语课堂有趣生动,寓教于乐,放飞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青春梦想。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