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小人”在谋害人之前,会露出这几条“狐狸尾巴”,要警惕(如何败坏一个人的名声呢)
导读如何败坏一个人的名声呢~俗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如果你在无意之间得罪了坦荡的君子,别人也不会放在心上,而是会选择原谅你,再给你一次机会。可如果你在无意之中得罪了满是阴谋诡计的小人,那么他们就会在背后耍小动作,只为了能够让你尝到“苦头”。有一个词,形容得...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如果你在无意之间得罪了坦荡的君子,别人也不会放在心上,而是会选择原谅你,再给你一次机会。
可如果你在无意之中得罪了满是阴谋诡计的小人,那么他们就会在背后耍小动作,只为了能够让你尝到“苦头”。
有一个词,形容得特别好,叫做“睚眦必报”。就是说只要你得罪了他们,他们绝对不会放过你。
在职场中,其实这种行为是多见的。因为在人群交杂的地方,小人也会多发。而当你在职场面对小人时,你会怎么办呢?
大多人认为,只要我们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就好。可是,如果小人过分狡猾呢?那么你连他们活动的踪迹都难以发现,又何谈“应变”呢?
所以说,想要更好地防备小人,就应该在他们算计你之前就做好“防备”,而不是在事后才进行被动的防备。
要知道,小人在谋害人之前,总是会露出这几条“狐狸尾巴”,我们要有所警惕了。

“甜言蜜语”说个不停,只为了能迷惑你
在《三十六计》里面,有一个计谋,叫做“笑里藏刀”。
他们对你的笑,只是他们迷惑你的“假意举止”而已。而他们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降低你的警惕,从而来算计你。
在“笑里藏刀”之外,有些词我们也经常听到,什么“甜言蜜语”,什么“口蜜腹剑”,什么“糖衣炮弹”。
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的“甜蜜话语”,其实就是一种算计人的前奏。目的是为了让你卸下身上的“盔甲”,从而能让他们实施下一步的计划。
这样的行为,是小人们的惯用做法。因为他们知道,想要对付一个人,往往要从拉近双方关系的距离而开始的。
就像一个亲密的朋友,你往往不会对他设防。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捅刀子的力度才会愈发加大,甚至让你感觉“痛不欲生”。

经常使用“诡计”来套你话,摸清你的底细
古人有言:“知人先知心,摸人先摸底。”
在生活中,我们想认清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看透他们的内心所想,摸清他们的底细。
而人的底细,往往就是人本身的“软肋”。为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城府”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城府”,就是保护我们的一道屏障。只有它存在,我们的秘密才能守住,我们自身也会过得安稳,
而如果你的“城府”被人看破了,你内心的所思所想被人摸透了,那么你的秘密,你的七寸和软肋,就暴露无遗了。
所以说,小人在算计人之前,往往会用相关的“诡计”来套你话。那么,不管他们跟你是假亲近也好,真亲近也罢,有些不能让人知道的秘密,还是要少说为妙。

故意在外传播你的“流言蜚语”
李康有言:“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当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超过一般人的时候,他们就肯定会引来别人的非议和谩骂,甚至成为别人口中“口诛笔伐”的对象。
同样的道理,小人想要你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他们就肯定会在背后传你的“流言蜚语”,以此来败坏你的名声,让你名声扫地。
为何他们要这么干呢?就是因为想要毁掉一个人,首先就必须要从毁掉他们的名声开始。
要知道,“流言蜚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外部瓦解人的名声,从而让人的内心变得忐忑不安起来。
如此,当人变得前怕虎,后怕狼,惶惶而不可终日的时候,才是这个人最为“弱小”的时候。
这么说来,只要小人能在心理上战胜别人,那么对方也就毫无还手之力可言。

刻意拉拢你身边的“朋友”,以此来孤立你
社会是群体的社会,人也大多是群体性的人。既然是“群体”,那么就肯定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那就是形成“圈子”。
比如说你和他的三观差不多,那么你们就组建一个属于你们情谊关系的圈子。
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说,每个圈子都包含着人的情谊关系,更涵盖了人的一些心腹和铁兄弟,好闺蜜。
这样的圈子,既能给人带来“合群”的安全感,也能给人带来伤害。因为这世上的一切,都是一把双刃剑,能保护人,那么就能伤害人。
因此,小人也就会抓住这一点,从而来算计我们。
他们会怎么做呢?就是在暗中悄悄地拉拢我们身边的“朋友”,从而让他们远离我们,使我们在圈子的地位变得“动荡”起来。

如此,当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将成为圈子里面的被针对者和被排挤者,真正地成为了“孤家寡人”。
回到日常的工作和职场中,这样的事儿是层出不穷的。为何人与人之间,会频繁出现排挤和针对的现象呢?
就是因为人一旦落单了,不合群了,他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当背景实力被削弱之后,小人就更有底气,或者说更容易地来谋害你了。
在未来的生活中,要警惕小人的算计,首先就得看清他们的手段,抓住他们的“狐狸尾巴”。这样,才是真正的以不变而应万变。
文/舒山有鹿
酒桌上,经常做3个“小动作”的人,“面善心狠”,最好敬而远之
在酒桌上什么样的人都能遇到,都说“酒品即人品”是非常有道理的。若是在酒桌上遇到经常做这3个“小动作”的人,最好是离远点,都是“面善心狠”的那类人。
小动作1:喜欢借别人展示自己的人

女士里面有绿茶,男士里面也有这类人,他们为了展示自己,往往借力于身边人,经常在和领导喝酒的时候,借着开玩笑的名义去揭别人的短,从而展示自己的优越感。
“我酒量不行,因此和客户谈单子多是聊天,还省钱,不像王哥酒量好能陪客户喝几杯”。“我就是开个玩笑,你不会还当真了吧?也太开不起玩笑了”。……

对于这类的人,大家最好是离远点,这类人很会使绊子,他若看你不顺眼,能经常做小动作败坏你的名声。
但他若是对你出手了,那就刺回去,省得他觉得你好欺负,让他吃个大亏,才能把他们吓退。
小动作2:喜欢在别人请客的时候表演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类人,对别人请的席面指手画脚,还经常“借花献佛”,时不时的招呼大家吃好喝好,还对席面挑挑减减。

有时候甚至一声不吭的就换菜、换酒的,别人辛辛苦苦操持的席面,就被他三言两语的拆台。整个席面成了他鞍前马后表演的主场。
对于这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请他,实在避不过去,最好是在他刚开始就要表演的时候,煞一煞他的威风,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大小王。

小动作3:对席面指手画脚
有些人就是喜欢“挑刺”通过贬低席面来映衬自己高大的学识。
“这家菜的味道不正,下次应该换我给你说的那家”、“你买这酒是假货吧?怎么和我之前喝的不一样?”、“这酒也就骗骗你这不懂的,我看两眼就知道真假了”……

他总是很有能力见缝插针的展示自己,若想不被这类人挑刺,大家在置办席面的时候最好是多下下功夫,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请这类人。
当然选酒的时候确实需要更谨慎一些,以免选到差酒,即使同桌的人不讲,明摆着就非常差劲,对主人家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情。

大家在选酒的时候注意,这2种酒绝技不能选:“假酒”、“酒精勾兑酒”。前者不安全,后者容易上头。
若想避免选到假的,大家最好在正规的商超去购买酒,线上的话最好认准靠谱的店铺。
至于怎么避免选到酒精勾兑酒,那么这个白酒类产品标准号的表格,大家可以记清楚:

若是实在不知道怎么选的话,这两款平价且好喝的酒品大家可以记清楚,基本可以解决80%的平常宴请用酒问题。
木台厚道酒
近两年酱酒热,但是真正好喝的大曲坤沙酱酒却是很不便宜,毕竟这类的酒是出了名的酿制工艺繁琐。

需要1年的时间才能酿成,既耗费时间也耗费人工,并且酿好酒还不能马上售卖,像这款酒就需要储存5年以上才能出厂。
经过长时间的陈化,酒感更舒顺、细腻,香醇感也更好,怪不得有“酒是陈的香”的说法,并且这款酒还是由冯小宁主持酿制,冯小宁曾在茅台厂30多年,还是酱酒之父李兴发的弟子。

因而这款酒在酿制工艺和原料选取上都是按照茅台厂的标准进行,很多酒友说这款酒饮后有“茅味儿”也算是事出有因。
此酒的香气协调,带有酱香、焦糊香,还有一丝舒适的花果香居于其中,酒体入口香醇舒顺,酒感平滑细腻,酒体不散,抱团感比较强,整体的饱满度非常好,余味也悠长持久。
老白汾15
汾酒的名气就不过多赘述了,一直在清香“老大”的位置上居于不败之位。

这款老白汾15是其中的腰部产品,一直以来备受酒友们的推崇和信赖,此酒很多酒友说有点青花20的感觉。
酒香优雅,蒸粮香比较明像,也带有一丝青豌豆的鲜香,酒感比较恬静舒适,没有邪杂感,中后段微带点苦和涩,尾子比较干净舒爽。

希望大家都不会遇到文章中出现的这类人,若是有什么好的招数可以对付这类人的,请大家不吝分享~
萧何为什么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原来这就是他比韩信聪明的地方啊
不得已的贪污
萧何老了。
想当初,萧何在沛县政府做秘书时便胸怀大志,与小混混刘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萧何积极动员县令召回犯事避难的刘邦,而刘邦也自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刘邦攻克咸阳后,大伙儿都忙着抢夺珠宝、美女,萧何却争分夺秒地接收了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与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赢得楚汉战争并安邦治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楚汉相争的艰难岁月里,刘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萧何则一直留守关中,把大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每当刘邦把家底全部赔光时,萧何从来没有任何抱怨,总是默默肩负起责任,源源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
世人评价,项羽百战百胜,但最后一败涂地而自刎乌江;刘邦屡败屡战,最后终于熬死了项羽,萧何就是胜负手。
自从进入关中以来,萧何就担任丞相一职,如今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来,萧何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堪称劳模。

建国初期,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将第一功臣的荣誉称号给了萧何。大伙儿都不服,刘邦亲自站出来解释:打猎时,追逐狡兔的猎狗是有功的,有功之狗为“功狗”,你们在战场拼杀,攻城略地,好比是“功狗”。而萧何是指挥打猎的,是“功人”,“功狗”虽然重要,怎么比得过“功人”呢?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萧何都是刘邦身边最忠实的盟友。然而,随着各路诸侯王一个接一个谋反,刘邦变得越来越多疑。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刘邦的目光扫过匍匐在脚下的众人,心中常常会涌起一股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感觉。
很快,刘邦的目光锁定了老实人萧何。
萧何表面上老实本分,工作上尽心尽责,可谁知道他内心到底怎么想的?这么多年,自己在外带兵打仗,跟项羽死磕,萧何坐镇关中,收拢百姓,稳定人心,在民间积累了很高的威望。如果这老家伙振臂一呼,带头造反,谁能降得住他?
对于一个帝王而言,底下的臣子不能太差劲,也不能太优秀。太差劲,会影响办事效率;太优秀,会遮盖自己的光芒。只有那些不好不坏的人,用起来才顺手。皇帝未必真正痛恨贪污腐败的臣子,也未必真正喜爱廉洁奉公的官员。有时候,廉洁奉公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就像有时候贪污腐败反而能保护自己一样。
萧何虽然堪称汉初第一职业经理人,但他的政治敏感性一直很差劲。干工作,萧何没得说,但对于帝王的这种隐秘心思,他似乎一直猜不透。
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忙里偷闲总会派人到大后方慰问一下萧何:老萧最近身体咋样?工作忙不忙?
起初,萧何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还以为是领导关心员工。
两三次过后,一个叫鲍生的人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找到萧何,给他提了个醒:“汉王在外作战还不忘时常念叨你,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儿。依我看,汉王是怀疑你
有野心了,你赶紧将家里面能打仗的人都派到前线去吧!”萧何很聪明,他马上反应过来,将自己的至亲家属二十多人派赴前线参军,为军队效力,这才打消了刘邦的顾虑。然而,在天下一统,尤其是萧何被封为第一功臣后,他这根弦还是松了。
这一年,刘邦带兵出征谋反的陈豨,吕后坐镇长安,联合萧何除掉了韩信。刘邦回来后,得知心腹大患已除,而且还是萧何出的主意,非常高兴,给他增加封邑五千户,允许他增加安保人员。加官进爵的萧何自认为圣眷正隆,感觉人生已经走上了巅峰,所以在家中大摆宴席,准备好好庆贺一番。
一时之间,萧何府上门庭若市,高朋满座,大伙儿频频举杯,喜气洋洋。就在这时,却有一个人不合时宜地穿着孝服,手举白幡,一副死了爹娘的样子,站在萧何门前。萧何很生气,什么人?敢在这个时候到我府上找不自在?出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门客召平。
召平是秦朝时期的东陵侯,后来天下大乱,这官也做不下去了,索性辞官隐居,在家终日以种瓜自娱自乐。召平对于种瓜很有心得,他种出来的瓜个个甘甜可口,被时人称为“东陵瓜”。凭借着这门手艺,召平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给萧何当了马仔。
虽然傍到了靠山,可召平跟一般的门客不一样,别的门客都是锦上添花,召平却不稀罕干这种事儿,他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必定要不同凡响!
这一次,明知老大在办宴会,召平却什么都礼物都没带,反而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衣服,到相府号丧。
大好的日子遇上这种事,萧何很不高兴。你是有什么冤屈?没有。那你是对我有什么不满?
也没有。既然都不是,那你为何要这样做?我是来给你奔丧的。
萧何心中咯噔一下,你什么意思?召平微微一笑,相国啊,你真以为门外那五百保镖是来保护你的吗?萧何闻言,脸色大变,酒也不喝了,赶忙将召平请入内室。萧何问他,我如今贵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可谓是圣眷正隆,但是我平日里做事小心谨慎,不敢稍有疏忽,为何您刚才出此言论?
召平诡秘一笑,陛下这些年来南征北战,亲冒矢石,而你却在长心安理得地加官进爵,过着自己的舒服日子,你没看到淮阴侯韩信当年也曾经功高盖主吗?因为韩信谋反一事,陛下已经对你起了疑心。这五百人不是保护你的,而是来监视你的,你要小心落得韩信的下场啊!
萧何听完,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是啊,老大在前线冲锋陷阵,自己却在大后方过舒服日子,这——这简直是在找死啊!
萧何觉得自己的后襟都已经湿透了,冷汗淋淋。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消除这种怀疑?召平告诉他,问题倒也不难解决,你现在拥有的这一切都是陛下给的,只有献出一部分财产,向陛下表明自己绝无二心,才有可能保全自己。
第二天,萧何早早入宫面见刘邦,说自己无功受禄,不敢领取封赏,请求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捐助给朝廷。
刘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老小子还是很上道嘛!都说好了伤疤忘了疼,被刘邦一顿夸,萧何又飘了。这一年,九江王英布谋反,刘邦不得已,拖着病体再次出征,仍旧是萧何坐镇长安。萧何每次派人将粮食辎重运到军中时,刘邦都会有意无意地问使者:老萧最近在忙些什么?
使者老老实实回答:萧相国殚精竭虑,爱民如子!刘邦听后默不作声。使者回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后,将这事儿如实告诉了萧何,萧何想了半天,也猜不透刘邦的心思。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老老实实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等着老大凯旋吧!

这一天,萧何再次遇到召平,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眼下萧何的处境,召平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他连忙对萧何说道:你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
萧何吓得脸色煞白:为什么?难道自己鞠躬尽瘁,反而错了?召平告诉他,你身为百官之首已经无可封赏,关中百姓对你爱戴拥护,你也竭力安抚百姓。现在陛下问你的动态,实际上是怕你在长安谋不轨啊!以你的号召力占据关中,百姓归附,陛下将腹背受敌,所以陛下对你不放心。
萧何这下慌了,向召平求助道:那我该怎么办?难道非得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可?
事情当然还没恶化到那一步。召平给萧何出了个主意:那倒不至于。陛下之所以对你不放心,是因为你在民间威望太高。如今之计,只有自污身份,给自己制造些坏名声,比如强买百姓田产,让百姓骂你恨你,甚至到陛下那里告你,陛下就会放心了!
萧何长叹一声:我怎么能去做贪官污吏呢?这有违我的初心啊!
当然,叹息归叹息,为了保全自己,萧何只得违心地去做一些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搞得长安市民鸡飞狗跳,怨声载道。
刘邦揍完英布,一进长安城,就被沿途的市民给围住了,大伙儿哭着喊着要求刘邦给他们做主。
帝王心思你别猜
刘邦的脸刷得一下子就黑了,什么人?敢在天子脚下占百姓的便宜?看我不拧下他的脑袋当夜壶!
底下人赶紧跟他汇报,说侵占民田、占人便宜的就是丞相萧何。
萧何?刘邦瞪大了眼睛,你确定没搞错?绝对不会有错,这是百姓们写的状子,全都是控诉萧何的。确定是萧何无疑后,刘邦的表情反倒多云转晴,想不到平日里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萧何也有这样一面,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刘邦笑呵呵地收下诉状后,回到宫中,第一时间就把萧何叫了过来。看着眼前涨红了脸的萧何,刘邦一本正经地审问他:老萧啊,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一心为国,看看这些诉状,怎么解释啊?

事情是自己做的,还能怎么解释?萧何只能连连道歉,说自己一时财迷心窍,请刘邦责罚。
不料,刘邦却大手一挥,没有继续追究的意思:算了,这事是你自己惹出来的,还得你亲自跑一趟,向百姓谢罪。
看着萧何惶恐不安离去的背影,刘邦哈哈大笑。那一刻,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
为什么刘邦没有处罚萧何?很简单,通过侵占土地一事,萧何实际上是给刘邦翻开了自己的底牌,告诉他,我萧何虽然是开国元勋,可我也是一个俗人,我也有贪财之心。
人一贪财,眼界必小,弄权之心,不免逊退。萧何搞臭自己的名声,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刘邦轻描淡写地略过。萧何一看,自己果然没事儿,他那盲目的自信心开始膨胀了,又开始了作死的行为。
身为丞相,关心民间疾苦是他的本职工作。在日常调研走访中,萧何了解到长安城周边人口众多,可是耕地远远不够,粮食供给是个大麻烦。
为了开拓更多的耕地,萧何把目光瞄向了上林苑,这是秦朝时期修建的“皇家园林”,一直都是皇家的后花园和游猎之地。这一日,萧何找到刘邦,给他提了一条建议:长安一带人多地少,百姓们缺少耕地,日子过得很苦。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早就已经废弃荒芜,我想请陛下下令退林还耕,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留下禾秆作为动物的饲料。
萧何的出发点是好意,不料刘邦却勃然大怒:好你个萧何,一定是接受了商人的财物,竟然想占用我的上林苑!
刘邦立即传旨把司法部长(廷尉)找来,将萧何披枷戴镣,关进了大牢。萧何一脸无辜,我是为了百姓着想,凭什么抓我?老萧啊老萧,怪就怪你平日里虽然干工作兢兢业业,却始终猜不透帝王心思,不懂官场游戏规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皇帝的,你萧何有什么资格割让皇家土地来补贴百姓?要是真这样做了,赢了名声的只会是你萧何,而不是刘邦啊!
作为皇帝来说,头等大事是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切对此权力的觊觎者,或者可能的觊觎者,都属于被消灭之列。韩信如此,彭越、英布如此,萧何差一点也属于此列,张良如果不急流勇退,只怕也难逃此列。

当然,汉初第一功臣进了监狱,势必会引发轩然大波。老萧的工作作风,大伙儿都是看在眼里的,说他贪污受贿?没有人会相信,当务之急是先把人捞出来。
然而,捞人也是要讲究时机的,眼下皇上正在气头上,这个时候去为萧何求情,搞不好自己就成了萧何的狱友了。
就在朝中大臣们观望的时候,一个姓王的卫尉果断站了出来,大着胆子问刘邦:“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要把他关到大牢内?”
刘邦:“我听闻李斯当秦朝丞相时,有了成绩归功于始皇帝,有了过错自己担着。如今萧何收受商人财物,妄想占用我的上林苑,讨好民众,所以朕才抓了他。”
卫尉:“陛下跟楚军死磕数年,又数次外出平叛。如果相国想谋反,当时在关中留守时,他只要跺一跺脚,函谷关以西就不属于陛下了。相国没有趁机为自己谋利,又怎会在今天贪商人的钱财呢?”
刘邦一想也是,如果老萧想谋反,当年有大把的机会,何必等到今天?想到这里,刘邦让人去把萧何带回来。萧何蹲了几天大狱,虽说在里头没受什么罪,但毕竟老胳膊老腿经不起折腾,久困之下,人也消瘦不少。今天突然被放出,回到这宽敞的大殿中,萧何一时还有些不适应,及至刘邦发问,他怔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叩头道:“罪臣萧何,谢陛下天恩!”
堂下,是蓬头垢面、光着脚丫子的萧何;堂上,是一脸得意的刘邦。
看着年迈的大臣如此狼狈,刘邦脸皮再厚,也觉得不好意思了,他挥了挥手,道:“萧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请求上林苑,却被我给否决了,我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相国则是贤相。我把你用镣铐抓起来,是想让老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脸上一阵烧,这话他没法接。
在经历了这次重大打击后,刘邦虽然表面上依然对萧何客客气气的,但萧何的心已经冷了。
都说帝王心凉薄,想当初,自己辞去了令人艳羡的公务员工作,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追随刘邦打江山闹革命,一路经历了多少坎坷!刘邦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哪一次不是自己在大后方为他擦屁股,征兵纳粮,帮助他东山再起?
想不到临了,却因为皇帝的无端猜忌,进了一趟监狱。
身为文臣,最看重的是清誉,如今这段经历,好比在一张白纸上涂了墨水,人生有了污点,这让萧何如何能甘心?
曾经,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而如今,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在那万人中央,享受着万丈光芒,自己是匍匐在他脚下的臣子,唯有仰望。
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也罢,就让胸中这郁积的不平之气,尽付这眼前寂寥的山河吧!晚年的萧何,做事更加谨小慎微,生怕被别人挑出毛病。他把田宅都置办在穷僻之处,也不建高宅大院。别人问他缘由,他给的答案是,如果我的后代贤能,一定会学我一样勤俭;就是不能干,家产也不会被豪强所夺。
日历翻到了惠帝二年。新的一年,有人大了一岁,有人则是老了一岁。这一年,萧何病重,躺在床上,只剩一口气了。
皇帝刘盈知道后,亲自前来慰问,他拉着萧何的手,问道:您如果不在了,谁可接您的班啊?对于这个问题,刘邦其实早有安排。想当初,刘邦临死前,就向吕后交代过,萧何死后,曹参可以接他的班。按理说,刘盈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安排。但他还是问了,因为他想知道萧何的想法。
萧何知道他在明知故问,答道:知臣莫如君。刘盈也不客套了,直接问他,您觉得曹参如何?萧何:陛下已得其人,臣死而无憾也。
这年七月,萧何去世。
更多内容,敬《这个汉朝太有意思了》(1-4卷),京东套装满100减50,当当4.4折限时抢购~
- 1强推 10 款 Python 常用的开发工具(python平台软件)
- 2新加坡读研一年到底需要多少钱(内附热门专业学费+住宿生活费)(新加坡读研费用是多少)
- 3形式与神韵,这是一个优美的绘画样式(我喜欢的艺术形式三分钟命题说话)
- 4建立网站需要多少钱,有哪些因素(网站建设需要什么人原)
- 5招商银行快速提额小技巧(招行临时额度分期36期技巧)
- 6这篇文章足以让你彻底明白C语言回调函数是怎么回事(回调函数的意义与作用)
- 7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优秀儿童文学创作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神脑聪仔主题曲)
- 8银租授信需防范风险(授信风险敞口是什么意思)
- 9糗事百科宣布停服,又一个青春的回忆离我们远去(糗事百科邀请码怎么获得的)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