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婚事纪录片,甘肃陇东“新”婚事:彩礼金“厚度”渐显“薄”
导读陇东婚事纪录片~:中国新闻网2018年5月4日,甘肃庆阳市举办了“移风易俗青年先行”集体婚礼,54对新人参加婚礼并承诺“抵制天价彩礼,从我做起”。(资料) 陈飞 摄连日降雨后,甘肃陇东空气格外清爽。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马家村68岁的村民蒙焕文吃过早饭,挺了...
:中国新闻网

2018年5月4日,甘肃庆阳市举办了“移风易俗青年先行”集体婚礼,54对新人参加婚礼并承诺“抵制天价彩礼,从我做起”。(资料) 陈飞 摄
连日降雨后,甘肃陇东空气格外清爽。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马家村68岁的村民蒙焕文吃过早饭,挺了挺略驼的背出门到镇上赶集,路上他不断与过往的熟人打着招呼,布满“沟壑”面孔始终带着笑容。
“娃的事办得好,感觉浑身上下很轻松。”蒙焕文口中“娃的事”就是不久前给小儿子“零彩礼”娶了媳妇,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
近日,中新网实地探访了网传“天价彩礼”的庆阳市正宁县、宁县等地,发现当地民众已渐兴起“低彩礼”甚至“零彩礼”之风。
在陇东黄土塬上,大部分村民以农田劳作为主,“男娃是劳力”的传统观念在当地农村依然“根深蒂固”。蒙焕文的3个儿子一度让他在邻里间成为羡慕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3个儿子到了成家的年龄,而给女方的彩礼金让这种“优势力”徒然成为“致命伤”。
“老大、老二结婚早,当时彩礼一共花了4万多(元)。”对于世代种地为生的蒙焕文,这是他大半辈子的积蓄。眼看着小儿子到了“说”媳妇的年龄,当他打听到当地个别村子有人娶媳妇的彩礼金高达15万元甚至更高时,顿时心凉了半截。
年逾花甲的蒙焕文起早摸黑整天忙碌在地头“费尽心机”为老三“说”个媳妇准备彩礼钱,地里“靠天吃”的收入让他很“伤脑筋”。
正当蒙焕文一筹莫展之际,在外打工的小儿子传回消息,“儿媳妇不要彩礼嫁入家中。”这对于家中简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5月4日,蒙焕文的小儿子与儿媳妇在庆阳市举办的集体婚礼中作为54对新人其中的一对亮相。集体婚礼当天,蒙焕文一大早就赶到了现场,“市上领导给娃们证婚,美得很!”蒙老纠结的心情得以释怀。

2018年5月4日,甘肃庆阳市54对新人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以低彩礼、零彩礼的实际行动引领健康、节俭、文明婚嫁新风,为新人踏花车在市内出游。(资料) 陈飞 摄
据庆阳市妇联《庆阳适龄未婚青年情况调查表》显示,正宁县的适龄未婚青年男女比例4比1,并且男青年多在农村,而女青年则多在城里。城乡差别让适婚男青年找对象成为“难题”,随之而来的是“水涨船高”的彩礼金。
“我身边的男性朋友中有80多人没找到对象。”陇东学院毕业后返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赵军结婚时彩礼花了不到6万元,身边的朋友大多表示羡慕。2017年,赵军自费2万多元在榆林子镇举办了两次“相亲大会”,现场5对牵手,现在有2对已经结婚,彩礼均在6万元左右,并且女方还返回部分礼金。赵军说:“初衷是让大家不能因彩礼问题耽误婚姻大事,没想到报名参加人这么多。”
正宁县宫河镇北街社区妇联副主席王春宵告诉,2015年,通过“媒人”介绍,亲戚家的孩子结婚时,借钱加贷款才筹齐彩礼钱20多万元,婚后两口子因经济负担重,矛盾不断致使感情破裂。她以此事为例,在社区一直在宣传降低彩礼。社区居民姚文凤的大女儿今年6月出嫁,彩礼金计划是15万元。王春宵不断找姚文凤聊天沟通后,姚文凤认识到“水涨船高”的道理,主动大幅度降低了彩礼金。“高价彩礼可能会毁了女儿的幸福,到儿子结婚时彩礼钱会更高,到时吃苦的还是孩子。”
“彩礼问题实质是观念和经济问题。”正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子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当地除制定“抵制高价彩礼”相关活动和“零彩礼、低彩礼”的新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外,还引导村民建立红白理事会和“红黑榜”,用舆论力量来降低“高价彩礼”的发生频率。
“除男女比例问题外,出现个别‘高价彩礼’现象的始作俑者是一些所谓的‘媒人’”。何子通说,当地许多男女双方是通过“媒人”相识,有的“媒人”介绍成功后,利用攀比心理“哄抬”彩礼金价格,收取1万元甚至数万元“介绍费”。
针对“黑媒人”问题,正宁县业已成立婚介所和婚介服务协会。何子通说,在县城中心黄金地段新建的婚介服务中心正在装修中,建成后将为适龄未婚青年搭建信息平台。同时,对城乡“媒人”进行规范引导和培训及强制管理。
在正宁县的党家村、南住村看到,当地将“节俭办婚嫁”写入村规民约,对违反规定的村民写入“黑榜”进行曝光,对于遵守的村民写入“红榜”进行表彰,“红黑榜”在村中定期公开,以此来引导村民观念转变,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宴会铺张浪费。
同时,正宁县还在村上建立红白理事会。永正镇南住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高秉政说,理事会规定了婚丧嫁娶办理程序、标准,全程指导监督村民操办婚丧喜庆事务,明确规定宴会所用烟酒的价格。“为了能对村民产生约束力,理事会将德高望重的乡贤纳入其中,还用民俗习惯改变村民对婚丧嫁娶必须大操大办的错误观念。”
不仅如此,在正宁县人民法院了解到,正宁县基层法庭在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中彩礼纠纷案件占据一定数量。正宁县人民法院院长吴帅之介绍说,该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关于审理彩礼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审理离婚案件时将婚姻财产和彩礼金分离出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彩礼返还标准。“此做法既防止‘闪婚闪离’,又打击了借婚姻达到非法敛财目的的不法行为。”
庆阳市民俗协会会长路笛表示,自古以来男女缔结婚姻,就有男方向女方送聘金、聘礼的习俗。但如今“天价彩礼”的个别现象已脱离民俗范畴,金钱自始至终贯穿婚礼整个程序,此现象即不合法也不合理。他建议,加强对《婚姻法》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
5月4日,蒙焕文的邻居何江涛和张宇一对新人也参加了庆阳市举办的集体婚礼。何江涛说:“彩礼顶多花了1万多元完全能接受。”女方张宇表示,多要彩礼钱,给双方婚后生活增加太多压力,完全没有必要,两个人婚后要一起奋斗幸福。(侯志雄 艾庆龙)
这部直面“天价彩礼”的电影,说出了年轻人的心声

为电影《今年过年就结婚》宣传海报
2021年1月1日开始,民法典正式实施。民法典第1042条包含了这些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在此背景下,普法电影《今年过年就结婚》将于3月4日登陆全国院线。该片通过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抨击了当下愈演愈烈的彩礼绑架姻婚的恶俗现象,解析了民法典所倡导的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而健康的婚恋观。
《今年过年就结婚》里,有这样的镜头:新娘身穿雪白的婚纱,沿着公路,奋不顾身地奔向男友⋯⋯音乐声响起,观众不难联想到爱情的纯洁与神圣。
但男女双方真要从恋爱步入婚姻,一切似乎就不那样简单了。而这也是电影中一连串闹剧的源头所在。
彩礼问题依然困扰年轻人
一份谷雨数据根据1846份样本量作出的《2020年国人彩礼调查》显示:中国超过七成(73.8%)的婚姻都收过彩礼,超过四成家庭因彩礼礼金问题发生矛盾。
彩礼,通常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亲属依据习俗向对方(主要指女方)及其亲属给付的钱物。
根据前述调查,全国平均礼金值为69095元,但许多地区需要支付的金额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礼金排名前十的地区中,有5个地区超过了10万元,其中浙江以18万元的彩礼平均值遥遥领先。而对于彩礼这一传统习俗的态度,近一半男性认为彩礼是一种应该摒弃的陋习,是男方家庭单独背负的压力;超过六成女性则认为彩礼是男方诚意的体现。
近日,在小红书平台注意到,不少准新娘晒出了自己婚前收到的彩礼。有网友文称:“青岛普通家庭的订婚,因为疫情一切从简。彩礼现金是208888,另有五金包括金镯子+金项链+金手链+金吊坠+一钻+宝石+翡翠玉佩⋯⋯”

为网友在小红书APP上晒出自己收到的彩礼 小红书截
而在百度“彩礼”贴吧里,不少男网友在此吐槽“天价彩礼”导致“结婚难“:“也不知道是我太抠了还是她要得太狠了”“女友在彩礼上反复加价”“4年感情,终究是我娶不起她们一家人”⋯⋯
还有网友称:“女方开始提12万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结果昨天她发说要40万加一套房一辆车给她弟弟准备⋯⋯”这位网友表示,无奈之下,只能通知朋友自己不打算结婚了,并取消在婚庆公司的预定。

为百度“彩礼吧”中部分网友发帖截
前不久,某热搜榜上也有一起因“彩礼”引发的事件。
一宠物博主发视频称没有50万元彩礼,女朋友被其家人强行带走。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女孩被人在地上拖拽并塞进了车里。男方追上去,结果也遭殴打。
很快,甘肃省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公安分局的通告证实了这是一由彩礼引发的事件。经警方了解,张某某(云南籍)与其女友郜某(甘肃籍)暂居住在银川,二人相恋5年左右,郜某父母不同意双方恋爱结婚。2月11日15时许,郜某父母与郜某哥哥、舅舅一行四人驾车到张某某住处,强行将郜某拖拽上车,并与张某某发生撕扯。
经民警现场询问,郜某表示已经同父母返回甘肃老家,对婚恋问题将与父母认真协商。民警告诫郜某父母不得采取暴力手段限制郜某人身自由。
有网友评论:“女孩有这样的父母也是可怜,父母把女儿当摇钱树了吗?”
“天价彩礼”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以来,彩礼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系博士赵安之曾在2012年至2015年间任甘肃省庆阳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对当地彩礼现象作过细致的田野调查。
赵安之认为,“天价彩礼”从法律上很难界定,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
在接受采访时,赵安之从农村经济角度分析了出现“天价彩礼”现象的起因。他认为,过去,在很多农村地区,在没有完善的社保体制兜底的背景下,60岁之后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只能靠儿子来养老。“生儿子就相当于投资了一件养老保险产品。如果说要彩礼是将女性物化了的话,那么在这件事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男性同样被物化了”。
他进一步解释,在农村,女孩往往不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因此,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环境中,女儿嫁出去后,有时老人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维持。既然女孩不能承担父母老去时的养老风险,就出现了“一次性收取嫁女儿的彩礼钱”来 “对冲风险”的现象。
赵安之介绍,“彩礼”之俗古已有之,但“天价彩礼”的出现,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情。在他看来,虽然“天价彩礼”并非一个严谨的术语,但可以从历史变迁中得到冠名“天价”的原因。
以陇东地区为例,改革开放前,该地区的彩礼均价约300元,一套被褥都已经是相当奢侈的订婚信物,以一头牛、一头驴充当彩礼也是常有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该地区的彩礼约为5000元,能配上高大上的“四大件”(如彩电、洗衣机、音响、自行车)就称得上富裕人家。新世纪伊始该地区的彩礼约为12000元,还流行11000(万里挑一)、17000(万里挑妻)等意头。到2010年之后,10万元已是最低限额,20万元也不稀奇。
如果按照2015年15万元的彩礼标准计算,在彩礼的基础上,再附加修房子、买家具、摆酒席等各种花销,农村一幢婚事累积花费在30万元以上。而在有两个男孩的家庭,则需要筹足60万元以上的资金。
在赵安之看来,在2019年,陇东乡村婚事的项目之多、程序之繁、铺张浪费之惊人,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 “天价彩礼”所滋生的海量民事纠纷不仅仅在婚姻关系缔结之前,更是在婚约形成之后,即“彩礼返还”环节。
赵安之进一步介绍,彩礼部分或全部支付后,如若男女双方宣告感情破裂,需要违背婚约、解除婚姻之时,彩礼的返还则成为农村婚姻案件中最高发、最难解、最无章可循的民事纠纷。这是因为,在一些地区,农村婚姻的宣告成立更加重视风俗认可,而轻视法律认可,加之很多男女双方在订立婚约之时,尚且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无法从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导致法律认可成为农村婚姻中可有可无的一个选择性要件,这便为日后解除婚姻时的彩礼返还和财产分割埋下巨大隐患。此外,彩礼支付与返还也不规范。
近年来,人口流动频繁、各地习俗差异极大,跨地区结婚空前活跃,矛盾高密度爆发。由此而引起的民间纠纷、法律诉讼、恶性命案时常诉诸报端。现实生活中,彩礼支付与彩礼返还的极度复杂、广泛存在、深远影响,令赵安之深感忧虑。
在他看来,对“彩礼”和“天价彩礼”需要区别对待。“彩礼”是传统婚姻的象征性礼仪,而“天价彩礼”则是非法索取财物的不合法行为,应该坚决予以取缔。在“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之下,对于“天价彩礼”的社会现象,应该通过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为文明乡风建设找出路。
彩礼纠纷“相对比较复杂”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家事顾问法律事务部主任许秋莉告诉,因彩礼问题在实务中产生的纠纷比较多,民事领域主要是分手或者离婚时主张返还彩礼的纠纷。有些地区彩礼金额比较大,一些男方家庭甚至是举债支付彩礼,一旦最后未结成婚,或者结婚后很快就离婚的,主张返还彩礼的情况很常见。彩礼的问题往往还与恋爱期间的借贷、大额赠与、共同花销等问题掺杂在一起,导致有些纠纷相对比较复杂。
许秋莉指出,彩礼作为一种民间风俗,民法典中没有对其直接进行规定,而《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中对于彩礼的规定沿用了原司法解释,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时,有三种情况可以返还: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她进一步分析,尽管上述关于可以返还的三种情况中不包括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并共同生活的情况,但是实务中对于夫妻共同生活时间较短的情况也可以酌定返还部分彩礼。比如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规定,对于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共同生活一年以上两年以下,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返还的数额不超过彩礼总额的30%,共同生活一年以内三个月以上的,返还数额不超过彩礼总额50%,共同生活不满三个月的,返还数额不超过总额70%。
许秋莉解释,因涉及彩礼返还的纠纷错综复杂,所以各地法院处理起来除了适用具体的法律规定外,都会结合当地的习俗和司法裁判经验酌情处理。在具体案件的适用中,法院在确定返还彩礼数额或比例时,会考虑双方共同生活时间、有无生育子女、彩礼使用情况、有无过错等情况综合考虑,最终在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保证公平的前提下,解决彩礼返还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彩礼问题引发的其他治安案件以及刑事纠纷也时有发生,比如因为解除婚约要求返还彩礼不成而产生的恶性人身伤害案件,假借彩礼名义进行诈骗的刑事案件等都时有发生。因为彩礼问题不仅仅涉及到财产利益,往往还掺杂情感纠纷,所以如果不能妥善协商往往矛盾会比较大。”许秋莉说。
直面“天价彩礼”的电影故事

为电影《今年过年就结婚》宣传海报
《今年过年就结婚》中,在大都市打拼多年的大龄青年俞树返乡创业,让爱面子的父亲恼羞成怒,也让未婚妻的母亲贾红妹极为不满。后者意通过索取“天价彩礼”,逼迫俞树和榴莲分手。压力之下,性情火热的榴莲为爱私奔⋯⋯
作为现实题材影片,《今年过年就结婚》以乡镇青年所普遍面临的择业与情感的双重困境为切入点,反映了大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事业、情感观念与社会固有观念的碰撞及家庭代际关系发生的重大转型。
《今年过年就结婚》的编剧云莲一向婚恋题材。她告诉,影片通过彩礼引发的故事,表现出青年男女在进入婚姻之门后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以及他们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云莲表示,作为小成本电影,无论是制作还是宣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作为我个人的电影编剧处女作,得承认它在艺术上的呈现并不是很完善”。但她可以肯定的是,电影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不会让观众觉得无聊,略带夸张的轻喜剧叙事会带给大家轻松的观影感。
在《今年过年就结婚》即将上映,云莲最大的期待是:年轻朋友看了这部电影,能坚持对爱情的向往,并获得走进婚姻的勇气。
作者|《法治周末》全 郑超
|法治日报
你要老婆不要?四十年前的爱情电影就是这么直接。钦州的你看过

今天的观众,有多少人在丈量朱时茂年轻时的眼睫毛。/《牧马人》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再看一遍这部电影,重温一种属于过往的、或许曾经存在过的、纯粹的美好。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给你送来!”
郭大叔急匆匆闯进许灵均的小屋,问出这么一个让后者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银幕上的许灵均不知道,这位热心牧民“送上门”的老婆,将成为照进人生阴霾的一束阳光。银幕外的观众更不知道,整整三十八年之后,这部《牧马人》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感动又一代人。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牧马人》
岁末年初,这部比大多数网民年纪还大的老电影火了,社交网站、短视频平台到处都刷到它的片段。粗糙的画质,略显平淡的情节,带着浓浓时代气息的表演,却似乎有着比大片更强的吸引力——
尤其是许灵均和妻子李秀芝的神仙爱情,像在无数单身青年嘴里挤破了柠檬,心里打翻了醋坛,一遍遍看下来,唯有浓浓酸意:有一个人能够如此理解我吗?有一个人值得我如此全身心地付出吗?

苍茫草原上,“家”远比现代都市里的简单纯粹。/《牧马人》
真爱稀缺的年代,《牧马人》在唏嘘和转发中传遍互联网。

爆红的《牧马人》:草原上的乌托邦
日后,每每听到别人介绍自己是“著名小品演员”,朱时茂都有点不乐意。搭档陈佩斯口中“浓眉大眼的朱时茂”,可是从话剧、电影一路走来,曾经风靡全国的老牌帅哥。
而朱时茂红遍大江南北,就是从这部《牧马人》开始的。
尽管时隔几十年,国人的审美变了又变,但还是有许多人忍不住在电影片段下留言:“年轻的朱时茂可真帅啊!”

打马过草原的小朱,过的也是现代人的理想生活。/《牧马人》
高挺的鼻梁,忧郁的眼神,头发和胡子不加修饰,双臂隆起的肌肉是长期参与劳动的见证,朱时茂饰演的许灵均距离精致十万八千里远,却从头到脚流露着如今稀缺的阳刚气质。

这浓眉大眼的,谁顶得住啊。/《牧马人》
这种今昔间的对比,恰是《牧马人》走红的主要原因。
父亲远走海外,母亲因病离世,故事里的许灵均从少年起就孤苦无依,后来因为出身问题,在历史风波中屡受磨难,来到草原农场劳动。当地牧民不仅没有歧视他,反而诚心相待,时时处处照顾他的生活。
从四川逃难而来的秀芝无所依靠,在郭大叔的介绍下与许灵均结婚。二人在一贫如洗的生活里相互依靠,给彼此黑白色的人生填充颜色,终于等到许灵均重获新生的一天。
我的生活中,突然闯进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了多年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对我是这么信任,和我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
也就在这时,已经成为富翁的父亲从大洋彼岸归来,希望带儿子走。
而许灵均毫不犹豫地选择返回草原,那里有等待他的妻子和儿子,有一群善良的人们,有低垂的天幕和无垠的青草。

那里有等待他的妻子和儿子,有一群善良的人们,有低垂的天幕和无垠的青草。
这样的故事如果挪到当下,编剧一定会惹来无数的口水:先结婚,后恋爱,真的靠谱吗?贫贱夫妻百事哀,家徒四壁哪有真爱?为什么不带着家人和父亲出国,去过更好的生活?
正因为它发生在八十年代——或者说我们想象中的八十年代,一切质朴和真诚才显得足够真切妥帖。

属于许灵均和秀芝的年代
《牧马人》和前后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共同构成导演谢晋的“反思三部曲”。
如果要问当年中国人心目中“大导演”是谁,答案一定是谢晋。他善于通过个体和家庭、感情和道德,展现历史柔软的一面。这部《牧马人》,就是谢晋作品序列中最浪漫的一部。
1975年,一个从北京来的剧组到文工团挑选演员,匆匆忙忙的一次握手,谢晋就看中了朱时茂,几次相邀,最终成就了这部电影。而另一位主角丛珊,当时还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不到二十岁年纪,恰好演出了秀芝的青涩。

搭档朱时茂的女主丛珊与姜文是同学。/《牧马人》
姜文和丛珊同一年考入中戏,大二那年,谢晋也找上了门。起初有同学说谢晋找他,姜文死活都不信,直到大导演一屁股坐在宿舍的床上,姜文才觉得,伟大的导演就该这样。
几年后,姜文凭借《芙蓉镇》里秦书田一炮而红,与他搭档的是二十岁出头的刘晓庆。后来,姜文说自己最欣赏三个导演,谢飞、姜文自己,还有谢晋。

谢晋导演作品《芙蓉镇》(1987),由姜文和刘晓庆主演。
谢晋成就的角色还有很多,演遍上下五千年的唐国强也是其中之一。
谢晋挑中许灵均的那年,话剧演员唐国强终于有了一个演电影的机会。片子叫《南海风云》,拍摄时需要坐船出海,北方人唐国强被海浪颠得呕吐不止。
后来他说,那时候自己总是想,好好地待在青岛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来吃这样的苦头。

第一代“奶油小生”唐国强。/《南海风云》
电影上映,唐国强不敢在人群中看完自己的处女作,悄悄绕到了幕布后面,倒着看完片子。那时候的唐国强肤色红润,剑眉星目,妥妥的美男子。之后几部电影,走的都是英俊小生路线,那个著名的“奶油小生”的称号也随之传开。
不巧的是,唐国强还没有火太久,就被许灵均式的硬汉们盖过了风头,这时候,他来到一个大部分演员都要面对的十字路口:沉寂,还是转型?
八十年代初,谢晋筹拍《高山下的花环》,唐国强看中了主角赵蒙生这个角色,有人担心,奶油小生演得了军人吗?唐国强试着给谢晋写了一封信,不久后,谢晋决定让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唐国强来演。

这部电影里,唐国强的表演展现了很强的可塑性。(没错,中间那个是年轻的苏大强)/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也正以此为起点,唐国强才得以成为80后、90后心目中的实力派,而非花瓶演员。
为什么《牧马人》能够呈现一种剔透的质感?抛开怀旧滤镜,大概因为电影之外的人们,身上也带着一种有别于今天的纯粹特质。

铁打的银幕,流水的爱情
审美总像一个轮回,兜兜转转四十年,中国人又在小视频的提醒下,想起朱时茂青色的络腮胡,感念起含蓄的爱情。
《牧马人》的前几年,日本电影《追捕》来到中国。作为动荡后引入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片,《追捕》标志着一种新的审美和爱情观开始觉醒,它带给全体国人的震撼,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同时它也送来一个中国女人共同的情人、中国男人共同的情敌——高仓健。

一代男神高仓健。/《追捕》
在1978年,《追捕》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东京的摩天高楼、家用电器、时尚服饰,随处可见的、汽车,甚至女主角真由美父亲的私人飞机,在大多数还穿着千篇一律蓝灰色服饰、脚蹬自行车的国人眼里,这种启蒙般的刺激丝毫不亚于一次新干线旅行。
中国人民就像电影里的杜丘,惊讶又欣喜地站在原地,看着飒爽英姿的女主角真由美骑马而来。

真由美的笑容迷倒了一代中国人。
就在火焰跳动的山洞里,杜丘对搭救自己的真由美感激却费解:“我是被警察追捕的人。你为什么要救我?”真由美热情似火地回应:“我是你的同谋!我喜欢你!”
很多年以后,中国观众看到原版电影才知道,这段情节原本比想象中更加奔放,后面本来还跟着一段被剪去的画面:男女主人公脱掉衣服,在摇曳的火光中完成了生命的大和谐。

英雄美人戏从来不少,但仍给那个年代的我们带来了惊喜。/《追捕》
至于原版中救助杜丘的妓女,在国内公映版本干脆没有出现,理由也很简单:美女救英雄可以,妓女就算了。
不过,说句事后诸葛亮的话,如果当时对《追捕》一刀不剪,那么两年后上映的《庐山恋》里,全体中国人的银幕初吻就失去了划时代的意义。
在这之后,电影里中国人的情话越来越直白,表达越来越物质,沟通越来越简短。比如那部《爱情呼叫转移》,比如那部《非诚勿扰》,男主角要马不停蹄地相亲,才能增加遇上“真爱”的几率。
为什么传统的银幕爱情不再打动人?
因为现实早已不同。在“宁坐宝马车里哭,不坐自行车上笑”的言论大行其道的时候,谁还会真正相信许灵均能放弃亿万家产呢?即便有,恐怕也只是概率极低的个案。从前车马慢,一生只爱一个人,纵然让人怀念,但慢悠悠的车马和邮件毕竟追不上飞奔向前的时代。
电影学者戴锦华写道:“消费主义的大潮以劫掠者和摧毁者的姿态冲刷着一切,斜塔已成为一片瓦砾的废墟。”

恰到好处的爱情,实在太少了。/《非诚勿扰》

《牧马人》凭什么让人羡慕?
201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一期《陇东婚事》,细致地描绘了一个甘肃小县城的婚恋产业链:
适龄男性倾其所有,拿出十几万元彩礼,只为娶到老婆,媒人成为类似中介的掮客,帮忙牵线搭桥,而有女方家庭抱定“奇货可居”的想法,进一步拉高彩礼的额度。

《陇东婚事》截。
只有女儿的家庭固然可以借此增加收入,儿女双全的家庭也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但对只有儿子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在这个并不发达的甘肃小县城,天价彩礼带来了数不清的纠纷。
这当然是一个极端案例,但中国人被现实捆绑的爱情,早就变得沉重无比:买房买车、婚礼酒席、钻戒婚纱、生儿育儿,爱情账的反面就写着一本经济账。

他们的婚姻是一本书,而今天大多数的婚姻是一本账簿。/《牧马人》
电影里,秀芝当初没有嫌弃许灵均的贫穷,后来的许灵均自然也不会因为金钱离开妻子。平反的许灵均得到一笔五百块的补偿,在当初,这可是一笔巨款,热情的牧民向他们道贺,秀芝认真地说:
“我把心都扒给他了,比钱贵重得多。”

单身青年对着那句“老许,要老婆不要”羡慕不已,但扪心自问,自己又能否做到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相濡以沫的坚守,能否配得上这样的托付呢?单纯从爱情出发,当然是对这部电影的窄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透露出年轻一代的焦虑所在。
至于爱情之外,当初的坚毅,当初的质朴,当初许灵均拒绝父亲的志气,更是广大掏空六个钱包、背负房贷勉强上车的啃老一代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了。

许灵均拒绝做个二代,当代人却天天幻想着成为二代。/《牧马人》
没有热忱的我们,当然也换不来别人的热忱。当欲望淹没头顶的时候,纯真就成了一种遥远的神话。
正如加缪曾经冷静地写道:“人们可能会——非关浪漫地——对失去的穷困有一种乡愁。”

一种近乎绝迹的金钱观。
《牧马人》的热度总会过去,电影外的演员、我们也总要投入生活的洪流,属于过往的乡愁再浓,也是与你我隔着千山万水的塞上草原,是终究越来越模糊的八十年代。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再看一遍这部电影,重温一种属于过往的、或许曾经存在过的、纯粹的美好。

我们早就不是许灵均和秀芝了。/《牧马人》
:新周刊、得意生活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