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寸等于多少厘米长,绝难公平:美亚直邮 5.11 Taclite Pro 战术长裤与厂货对比
导读1市寸等于多少厘米长~2014年9月23日,张大妈说 5.11 TacLite Pro 男款战术长裤 $38.25+$5.85直邮中国(约¥280)看看身上穿了数年的厂货,决定来一次海淘,人生第一次哦,其实只是直邮。ps现在有些尺码有些颜色的价格也不错,差不多4...
2014年9月23日,张大妈说 5.11 TacLite Pro 男款战术长裤 $38.25+$5.85直邮中国(约¥280)看看身上穿了数年的厂货,决定来一次海淘,人生第一次哦,其实只是直邮
。
ps现在有些尺码有些颜色的价格也不错,差不多42刀免邮的样子
。
在这之前说一下度量衡,1英寸=2.54厘米cm,1市寸=3.3厘米cm,1市尺=10市寸=33.3厘米cm,3市尺=1米
9.23下单,9.25显示发货,10.30收到,我说我没醉你们信吗
?到手之后太着急,没有拍包裹,直接撕了。然后想起来拍一下初始状态,也就是下面。整个包裹就是下面那个袋子外面套一个快递常用黑胶袋。


拆开包之后把吊牌扯下来,然后还发现了一块布料样品,你们感受一下。


接下来,进入与厂货的对比阶段,知道这个时候我才发现,逗逼的我下单32W34L,手里的厂货是34W32L
。对比明显,但是上身并不会出现提不上裤子或者裤脚拖地的现象。闲话少说,开始对比吧,肯定不公平的。

厂货颜色浅,好多年了,洗的。诸位是否觉得我把前面那条放错位置了?其实没有,这是视觉误差,裤腰位置是齐平的,裤腿位置拿卷尺比划了一下,5cm,妥妥2英寸。
然后是下的裤腰对比。

用卷尺平摊测量没有明显差别,似乎是我没找对方法。穿起来的区别是这样的:厂货34W我可以拉链和按扣扣上然后穿到身上,美亚32W我得把按扣打开,拉链拉下。



“百货商店”的对比
。厂货拉链还是YKK标的,美亚的就5.11标了。公平起见,这条厂货在这个部位没什么可以挑剔的。






前后斜插袋、腿侧盖兜、弹匣袋/手机袋、工具挂带等。
在前后斜插袋的交界处">"型部位都设置了加强,但是厂货使用的加强材料似乎更厚实一些,美亚版直接用同样布料加了两层。这个部位我能想到的主要用途是插袋携行快开折刀,拔刀同时快开,不加强的话某一天就会“刺啦”裂帛。
右侧的无盖隐形弹匣/手机袋也有一些区别,厂货只能塞进去银行卡或者三寸手机,美亚可以把我的P7也放进去。因为我本人并不常用工具挂带,所以这个对比我没法做。腿侧盖兜和后斜插袋,两条裤子都是直接在裤子外面缝上去的,所以没大区别也没有良心与否的说法。
接下来要说的是前斜插袋的内部了。

荧光灯管照射下的厂货。窟窿是我那一串钥匙的战果。

顶着LED灯拍的美亚。你们,感!受!一!下!

嗯,这是灯光照射下的美亚。

美亚有,厂货没有的细节之一,裤脚的两个孔,自己可以穿东西进去收裤脚口。或者可以把红票子卷成卷塞进去。当然如果你家领导突然发善心给你洗衣服,呵呵,自求多福。

美亚有,厂货没有的细节之二,膝部内侧暗袋。个人觉得还是自己动手上个魔术贴里面放救命钱好点,比放护膝片略靠谱(虽然很难拿得出来),这个口袋想放护膝片估计要那种半软半硬的K板或者PVC板,还要自己弯曲一下裁剪两下。
布料手感,美亚滑顺,厂货像洗过了无数次的老棉布一样舒适(本来也洗过无数次了)。共享一下我买衣物的原则:功能(材料、设计、工艺)与价格。
总结下尺寸问题。先上我个人尺寸。腰围2尺4(市制),80cm,32英寸,鼓肚子的话要到33-34英寸了。定制西装裤长3尺05(市制),3尺1(市制)可穿没问题,实测髋关节中心至踝关节中心82-84厘米,33英寸。根据这些数据,这货的裤长值指的应该是髋关节中心到踝关节中心。至于大小腿围度,这个问题不大,5.11的裁剪很宽松,本人大腿围60cm,小腿围40cm,很松快。
最后给上一篇晒单做个广告,系统bug把日期搞成一九七零年了,连金币都木有骗到
晒物广场每天网友真实选购经历和商品体验,有没有想晒一单的冲动?如果您手头上有个不错的东东,不妨show给大家看看吧,点此爆料。
已赞+1点个赞吧~
评论(0)
我们当年曾经用过的这些票证
摘要: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需要用票证来控制需求,由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国家养猪场购买饲料,有专供饲养牲畜专用的票证,是由贵州省粮食厅发行的饲料票。1965年-1979年,兴义居民在这个期间,使用的粮票主要是贵州省粮食厅1965年发行的工业生产的粮票及1973年发行的7枚一套的以大庆油田、大寨梯田为主要案的粮票。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需要用票证来控制需求,由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因此,国家便在不同历史时期,发行了各种各样的有价凭证,它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变迁的过程。
今天,距兴义解放已经六十多年了。在过去的岁月里,在兴义这块土地上,曾经出现和使用过各种各样的票证。直接影响着兴义人民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为真实再现兴义各个时期使用票证的历史,笔者费尽心力,收集了上百种曾经在兴义使用过的票证。通过以实物为依据,按照片叙说事实的方式,力求达到真实还原兴义居民使用票证的目的。
通过观赏一张张票证,可以让我们真切感受兴义六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情况,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历程。

一、兴义出现过的票证类型
票证类型,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
1、粮票、肉票、油票。当时,居住在兴义的居民,用来购买粮食的凭证,有购粮证和粮票。购粮证为城市居民所独有,粮票是城市居民为了日常生活需要,从购粮证上取下来的。领取粮票需要带上购粮证,到粮食局领取。遇到出差到外省,需要带上单位证明,才能办理领取全国粮票。而粮票主要有全国粮票、贵州省粮票和粗粮票,粮票购买大米,购买包谷、麦子、面条用粗粮票。遇到大米紧张的时候,粮票在购买大米上就要进行粗粮搭配。通常是三七开,即十斤粮票不再可以购买10斤大米,而是要搭配供应7斤大米加3斤粗粮。购买菜油的有油票,城市居民每人每月1斤。肉票,城市居民每人每月1斤,凭票到食品公司门市部排队购买。
此外,国家养猪场购买饲料,有专供饲养牲畜专用的票证,是由贵州省粮食厅发行的饲料票。

2、布票、棉花票。用于购买布料及衣物的布票,每年城乡居民每人可以领到15尺7寸。还有用于购买棉花制作被子及棉衣的棉花票,城乡居民每人每年8斤。
3、煤油票。用于照明的煤油,使用的凭证是煤油票,按照人头发给,不同年份,数量不等。
总之,当时各种票证林林总总,涉及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市场所见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什么样的商品,就得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

二、兴义各个时期票证特色
1、解放初期使用的是印花税票。
1949年12月,兴义和平解放。当时由于处于新旧政权交替时期,百废待兴,税收不统一,中央政府于1950年1月30日,公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于12月公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并于1951年1月公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从此统一了印花税法。在此期间,中央政府分别于1949年11月发行“旗球”印花税票,税票凭证上直接印有固定金额,专门用于征收印花税税款。之后又于1952年7月,发行“机器”、“鸽球”印花税票。因此,兴义最早出现使用的票证,便是印花税票。这些票证主要用于缴纳各种印花税。
2、五十年代,票证开始在兴义出现使用。
1953年,我国宣布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是对社会公共资源,采取有计划的配置,而对商品采取计划供应,对单位个人进行计划分配。而当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印发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凭票供应。
兴义地区最早使用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棉花票等。购买粮食的,有全国粮票和贵州省地方粮票。粮票票面最小的有一两,最高的是十斤。居住在兴义的居民,凭全国粮票和贵州省地方粮票,可以在贵州省范围内购买粮食及粮食制成品。当时兴义居民中的城市人口,成年人定量是男性31斤粮食,女性24斤,产业工人中的特殊工种,定量每人是42斤。购买衣物和布料的有贵州省布票。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城乡居民每人每年票15尺7寸。简称一丈五尺七。兴义专署于1955年,发行了供应本专署管辖的八个县使用的特种购布证,票面是5尺。各地布票均由各省市自治区商业厅(局)分年发行,没有全国通用布票。

2、六十年代初期的特种票证。
从1959年至1961年,由于国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为了鼓励生产,调节社会需求,对向国家交售粮食或其他农副产品的积极分子,采取了政策性的奖励措施,发行了奖励票证。同时还发行了一些特种票证给特供人员。特供就是特殊照顾的供应。例如:老红军、战斗英雄、革命残伤人员、专家、老人和特殊环境的工作人员等。都可享受此种待遇。这是国家对出众有功人员的特殊照顾。主要有高寒地区、粮食、棉花奖售布票。
3、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期,两套使用周期最长的票证。
1965年-1979年,兴义居民在这个期间,使用的粮票主要是贵州省粮食厅1965年发行的工业生产的粮票及1973年发行的7枚一套的以大庆油田、大寨梯田为主要案的粮票。这两套粮票混和使用,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布票主要是商业厅在1965-1975年发行的布票,棉花票使用的是贵州省供销社每年发行的票证。布票、棉花票使用周期最短,几乎每年更换一次。兴义县马岭供销社1968年发行了纯呢布票,这可能是全中国都没有第二张的票证,由一个乡级供销社发行。

4、改革开放时期,兴义发行了第一张石油票。
这个时期使用的粮票,仍然是1973年发行的7种面值的贵州省粮票和全国粮票。布票是1981-1984年发行的布票。1978年,兴义地区石油公司发行了面值5公升的汽油票,凭票可以在兴义地区范围内,有石油公司加油站的地方加油。这种票证,使用周期是一个季度,过期作废。
三、票证发行单位
纵观在兴义见到的票证,最早的票证都由政府发行。如1954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发行的购布证,之后随着人民政府各个部门成立,粮票、粗粮票便由贵州省粮食厅发行,布票由贵州省商业厅发行。但到了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国各地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因此从1966年起,票证便由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发行,一直到1979年,在贵州省发行的票证中,仍然有用革命委员会商业厅发行的布票。1980年以后,经过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票证的发行回到正轨,粮票和布票重新改由贵州省粮食厅、商业厅发行,棉花票由贵州省供销社发行。兴义专署、兴义地区、兴义县在1950-1970年代,分别发行过布票、煤油票、汽油票。

四、票面案设计呈现的多样性
各个时期发行的票证,无不打上当时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特征。1950年代,粮票、布票主要以“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利”、“五谷丰登”、介绍贵州风景名胜黄果树为主题。“文革”期间,则以“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林彪题词”、“向日葵”、“红太阳”、“三忠于”、工农兵人物形象等为标志,多数印有毛主席语录以及遵义会议会址、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口号,具有浓郁、鲜明的政治色彩。到了1980年代,票面则更多的出现展现本省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内容。如1980年的贵州省粗粮票,介绍的是黄果树大瀑布。1982年发行的成套竖五联布票,全张长宽13.0×5.2厘米,面额共为15.7尺。其中玖市尺、伍市尺、壹市尺、伍市寸、贰市寸各1枚,单枚票幅相同,长宽5.2×2.6厘米,每张布票左边都有副券,注明“剪下副券作废”,盖“贵州省商业厅”圆章。彩色印刷,5枚布票共5种颜色,设计有精美的案,玖市尺、伍市尺、壹市尺三枚描绘有省会贵阳市标志性建筑“甲秀楼”,伍市寸、贰市寸两枚则展现了贵州著名水电站“红枫湖”大坝的风采,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是区分“尺”与“寸”的标准。其独特的设计和印刷,使票证的持有者,在使用票证时,还可以欣赏票证带来的人文知识。而1973年贵州省发行的饲料票,票面则主要是奔跑的骏马、肥胖的猪牛,1974年食用油票的画面,是一个油桶和打油的计量器,非常直观。

五、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让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进入收藏领域
1985年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有的在过去凭票供应的商品,不再需要票证,于是票证的使用功能逐渐弱化,票证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票证已经完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由于它独有的时代性、历史价值、加之票面设计精美,能够唤起人们对一个时代的记忆,因此逐步进入收藏家的视野,成为收藏市场极具观赏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收藏品。
天心岛小学三年6班赵安心,你家的老物件太棒了~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
很多回忆只能从一些老物件中找回
它们诉说着
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故事

近日
海沧天心岛小学曝光了一批
活在几代厦门人回忆里的老物件
每一件,都是一部鲜活的党史
一起看看这些老物件
和它们背后的红色故事
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

五枚军功章

太姥爷留下的宝贵遗产
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大西南剿匪战役、解放一舟山岛战役等,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这是三年6班赵安心
太姥爷的光荣“简历”
而家中珍藏的五枚军功章
正是这些历史的见证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解放西南胜利”、“华北解放”、“解放华中南”

赵安心:“听长辈们说,和太姥爷同村一起参军的战友就有牺牲在这场战斗中的。每当提起,太姥爷总是哽咽,说想念他的战友和伙伴们。”

闪闪发光的军功章
是太姥爷满满的红色记忆
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当时太姥爷他们过江,乘坐的还是小木船、小舢板。
在战场上,因为敌人的封锁,物资供应不上,太姥爷和战友们穿着草鞋单衣,饿了就吃一把渠水泡生米。太姥爷身上有七处弹片伤,胃出血的毛病也是在战争期间留下的。


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小朋友应该加倍珍惜,努力学习。

小小的布票

奶奶无法忘却的时代记忆
“伍市尺”、“壹市寸”
这些在我们眼中陌生的名词
却是专属于
一年四班张予璐奶奶的记忆

“一张小小的票证十分重要,没有它,有钱也寸步难行。”布票面额从一到十,不同面额有不同颜色,单位有市尺和市寸(1市尺=33.333厘米,1市寸=3.333厘米)。
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一切都在发展中,商品供应非常紧缺,为了让大家在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上得到保障,国家决定发放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等购买凭证来分配商品。

▲张予璐和爷爷奶奶拿着布票
“这些布票,奶奶一直珍藏着。奶奶说当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的,一件衣服,都是从老大穿小了,给老二穿,再给老三穿,一直轮下去。直到1985年,国家经济发展了,布票才慢慢取消了。”张予璐说。

在寻找老物件的活动中,学习党史变得鲜活、生动。孩子说,我们的祖国有着光辉的奋斗史,如今发展壮大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军用代金券

外公援越抗美的光荣证明
你知道还有一种代金券
是军用代金券吗?


这些特别的代金券
记录着一年三班陈思瑜的外公
援越抗美的一段历史
什么是军用代金券?
军用代金券是中国在1965年4月24日印发的一种供给军方使用的代金券。援越抗美部队每月按干部工资、战士津贴发给"军用代金券",只限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境内的我援越部队军人服务社购买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 。

陈思瑜:“外公是一名退伍老兵,1968年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参军。1970年左右,外公所在部队前往越南开展后勤工作。”
当时,为了不增加越南人民的负担,入越部队一切军需都由中国国内供应。同时,为了解决支付之便,保证人民币不带出国境,中国人民银行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委托于1965年4月24日印发了一组"军用代金券"。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爷爷奶奶们的时代,但我时常看着略有些褪色的老物件。他们照耀着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信仰和精神,无惧任何困难和挑战。

老物件,旧回忆
时代变迁与独家记忆
交织成一曲温柔的歌谣
回荡在时空之中
你家有关于老物件的故事吗?
:郑镉镉
资料:海沧区天心岛小学
:暨王月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