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庄稼的害虫有哪些动物,四川野猪泛滥,北方麻雀成灾,清道夫占领广东,数量多却没人敢吃
导读吃庄稼的害虫有哪些动物~文/人间纪闻录/人间纪闻录你能想象吗?在四川等地,野猪泛滥成灾,但农民敢怒不敢言。在北方地区,麻雀多如牛毛,但不能吃不能抓。在广东一带,清道夫遍布鱼塘,但却没人敢碰。要知道,国人为了吃,可谓是出尽奇招。不管是哪种入侵的动物,定能给你在厨房里...



“二师兄”晋升为国家保护动物
家住南阳市淅川县的吴某和妻子胡某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还年轻身体也还好,两人种植了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大片农作物,其中玉米有100多亩,小麦好几十亩。一家人的生活就全指着这些农作物能在收获的季节拿去卖钱。可没想到,快到收获时两人下地一看发现,地里部分小麦东倒西歪,满地都是残缺的玉米叶,场面一片狼藉。不过当时因为被损毁的庄稼并不多,夫妻俩也没太放在心上。根据地上一串串杂乱的脚印,认为是山上的野猪出于意外才闯进了自家田地里。

然而,小麦被毁只是刚开始,后来野猪更加猖狂,简直把夫妻俩的田地当成了食堂,到处毁坏践踏农作物不说,还正大光明地吃了起来!最后,夫妻俩种植的小麦被啃坏了30多亩,玉米有70多亩绝收,这对于农民来说,相当于灭顶之灾。
眼前的场景让夫妻俩备受打击,心中的怒火更是抑制不住。哪怕知道野猪是保护动物,也忍受不了它的此番行为。于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吴某和胡某购买了电丝网、绝缘木签、报警器等,誓要把这些破坏农田的野猪一网打尽。

3个月时间内,夫妻俩利用专业的设备共捕杀了8只野猪,并将这些野猪剥皮吃肉。当然这些大动作也被不少人看在了眼里,最后结果就是夫妻俩被举报了。事后,警方在其中搜出整猪一头、猪腿25个、猪头2个、猪蹄4个,共计225公斤。
经法院宣判,被告人吴某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被告人胡某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对国家造成的损失费用,赔偿人民币4000元。

然而,这件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反而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野猪危害这么大,为什么不能捕杀,还要保护?农民的损失,又该由谁来赔?
看到这,我们心中也难免有疑问,野猪怎么就晋升成为了保护动物,野猪肉到底能不能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我国山林里生活了大量的野猪,捕杀野猪还成为某些村寨里重要的口粮。但从6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人们狩猎行为严重,导致野猪一度在林中“消失”,甚至灭绝。

所以,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野猪都是十分罕见稀有的野生动物。在2000年,野猪被正式列为了三有保护动物。近些年来,由于国家保护力度很大,原本数量稀少的野猪竟然已经泛滥成灾了!而野猪的危害让民众苦不堪言。
民间有句老话,“一猪二熊三老虎”,意思就是在野外最可怕的动物中,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才能排第三,而野猪排第一。由此可见,野猪生性凶猛,力气巨大,战斗力高高难以捕获,而它们对农田的破坏更是致命。

由于戴着“免死金牌”,野猪离开山林入侵农田,啃玉米,拱红薯,踩庄稼。农民们十分无奈,敢怒不敢言。其中四川地区在近些年来,被野猪侵害的情况尤为严重。就拿通江县来说,2020年野猪数量就泛滥至20000头。它们成群结队地毁坏农作物,给村民带来的损失已经超过了20万元。不仅仅是在农村祸祸田地,不少野猪还闯到了城市,见人就咬,见车就撞,野猪伤人的事情比比皆是。

无奈之下,为了控制住野猪的“灾情”,不止通江县,全国多个地区,都下发了“野猪通缉令”,对野猪进行有计划地捕杀。
虽然野猪被人人喊打,但并非人人能打。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的野猪,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个人都不得私自捕杀。而且捕杀后的野猪也不能食用,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作为野生动物,野猪身上难免携带未知的病菌,尤其可能携带非洲猪瘟病毒。没有经过安全检疫,极有可能会引起传染疾病的发生。
所以,就算野猪泛滥成灾,也轮不到各位“吃货们”惦记。如果“偶遇”野猪,这可不能闹着玩,请务必确保自身安全!

无害化处理
麻雀变凤凰
2021年9月1日晚上10点多,北京大兴民警在大兴区魏善庄镇通武线大街旁巡逻时,发现了树林里有个可疑的男子。他头上带着头灯,左手拎着袋子,右手拿着弹弓,腰上还挎着包。
民警走上前去,想要看看是怎么回事。该男子姓郭,当民警询问他在干嘛时,郭某支支吾吾拒绝回答。民警要求他打开手中的袋子,他不但没有按要求打开,反而一把将袋子扔了出去,小声地说自己在打麻雀,就地上的2只。

然而,当民警将郭某扔掉的袋子捡回来查看时,发现里面有20只被捕杀的麻雀,加上地上的2只,共计22只。而郭某说自己平时爱好弹弓,打麻雀就是为了玩,不知道麻雀是保护动物。后来,经过专家鉴定,郭某所打的22只麻雀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价值为300元一只。
根据大兴区法院判决:被告人郭某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6个月,并赔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6600云。除此之外,郭某还被要求就非法狩猎行为在大兴区一家区级向社会公开道歉。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任何捕杀、出售、食用麻雀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如果非法狩猎20只以上,则构成犯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上了年纪的人应该知道,麻雀曾经可是“四害”之一,当年“灭四害”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如今,还真是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
上世纪五十年代,麻雀泛滥,几乎是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麻雀的存在。但在那个时代,粮食是每个家庭及其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民来说,粮食是他的命!

然而身体虽小但五脏俱全的麻雀,是那个时候农民最讨厌的。只要稻谷开始蜡黄,谷粒一出,麻雀们就闻着稻谷香赶来了,不管是早中晚稻,它都要来偷吃。据估算,每只麻雀每年要偷吃9斤粮食,别看这个量不大,但麻雀基数大,又在那个人人都食不果腹的年代,麻雀偷食可以称得上是毁灭性的灾害!
所以,从1952年开始,全国上下就开始了“灭四害”行动。不管是放药还是捕网,反正麻雀被追得四处乱飞,也是成片成片的被人杀死。
据不完全统计,甘肃7天内消灭了近24万只麻雀,北京3天捕杀了40万只,而上海更是1天消灭了50万只。全国各地一年捕杀麻雀的数量加起来,共超过了20亿只!

20亿只麻雀,一只9斤稻谷,这样看来,一年的损失稻谷数量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就当大家准备憧憬粮食大好丰收时,却发现庄稼遭受了大面积的病虫危害。而经过调查,原因竟是因为少了麻雀这个害虫克星。
庄稼上的害虫会导致粮食减产,而产量从一开始就急剧减少,数量是麻雀吃的好几倍!所以,在权衡利益之后,没有人再对麻雀进行捕杀了。也正因为这一次的捕杀,使得我国还要从其他国家进口麻雀。2000年,麻雀被列入了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的名单。
麻雀的繁殖能力超强,一年除了冬季之外,其他时节几乎都是繁殖期。一只麻雀至少繁殖两窝,一窝最少6只,再经过六七十年的保护繁殖,麻雀的数量大到惊人。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麻雀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亿只,达到了像洪水泛滥的地步。

而且近些年来,农民在播种前后,都会使用杀虫药来预防和对抗害虫。麻雀的数量越来越多,吃的害虫却越来越少,慢慢又转向偷盗农作物为主了。因为大胆易近人,平时用稻草人、声音驱赶等方式,起不到根本作用。
如今农民的处境艰难,麻雀作为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它偷吃粮食的情况很是无奈,一方面要保护生态链,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自己不违法,真是进退两难的处境。
保护生态链是我们每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要是麻雀数量过多危害到了生态,那么,也会像处理野猪一样对麻雀进行处理。
但是,麻雀不好惹,作为普通公民,不要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

外来入侵物种—清道夫
要说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人能吃的,那可不在少数。从日本引进的小龙虾,从非洲引进的罗非鱼,哪一个没有臣服于中国人的厨艺,成为了一道又一道餐桌上的美食。别说,还真有一种,那就是从南美引进的清道夫。
要说连中国吃货都奈何不了的清道夫有哪些恶行呢?
首先就是它的生存能力,曾经有人做过一次实验,将清道夫从河里捞起来后固定住,然后放在岸边晾晒。几天后,从外观看上去清道夫已经变成了鱼干,也不会动弹。万万没想到的是,将它放进装满水的鱼缸中后,它竟然复活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就能嘴里吐泡泡。一般的鱼都是用鳃呼吸,而清道夫就厉害了,除了用腮,还能用胃来呼吸。

其次,食性复杂。清道夫从名字来看,像是水下清洁工,是啃食水下垃圾的“专员”。其实大家都高看它了,清道夫食性杂,几乎没有它不吃的东西。像是腐肉、青苔都能是它的食物。但是,千万别放小鱼或者鱼卵在它旁边,不然它一定会趁晚上将小鱼或者鱼卵吃光。据研究发现,一条成年的清道夫一天能吃掉5000颗鱼卵。

最后,繁殖能力惊人。清道夫一年有两次排卵期,一次排卵就能产下上千颗卵,而且有了清道夫的照拂,存活率相当高。加上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清理其他鱼类的能力,很快清道夫很快就能抢占其它本土鱼的生态位,导致本地鱼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广东地区,清道夫的身影随处可见。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如此骇人的清道夫在我国泛滥成灾,但在它的在原产地却没有。其中有何猫腻?
其实,清道夫是有天敌的,其中生活在淡水流鱼中却极为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鳄鱼,就是清道夫的主要天敌。除此之外,水獭也非常喜欢吃清道夫。一只成年水獭,一天能吃掉8斤以上的清道夫。而出生在南美,自然是天敌数量和种类都不少,所以也没有在原产地泛滥。
而我国的淡水流域中,清道夫的天敌数量少,一般上也不会为了消灭清道夫而进行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破坏河流的生态平衡。所以在治理清道夫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那么,直接将清道夫吃掉不就行了?我国吃货还有什么奈何不了的?
我们要明确,清道夫本身是没有毒性,可食用的。但对美食要求高的中国人来说,清道夫这个原材料的质量实在是太差。
1. 印象,清道夫之所以被人熟知,就是因为它“水中清洁工”的名号。什么都吃,垃圾都不放过,这就导致人们对它的印象非常差。试想,谁想吃一条整天以垃圾为食的“垃圾鱼”呢。

2. 鱼身坚硬,清道夫具有十分坚硬的外骨骼,而且只有尾巴上有肉,一条1斤重的清道夫只能取出2两肉,和小龙虾的出肉率差不了多少。属于一种肉少处理起来还麻烦的鱼。
3. 肉质差,清道夫作为食杂性动物,水底浮游生物都是它的盘中餐,所以导致它的鱼肉十分腥臭。而且腐肉也是它的食物,因此往往会有很多病菌,肉质口感也很差。要吃这种鱼,体验感相当的差。
但别看清道夫在我国泛滥成灾,但在印度可栽了个大跟头。咖喱清道夫、油炸清道夫、清道夫烧烤等,只要清道夫敢去恒河,印度人就能吃出花样。

结语:
俗话说:“万物相生相克”,世界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再厉害的人或者物,都能有东西克制他,所以万物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俗话又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则是被选择留下来的一种法则。
所以,野猪、麻雀和清道夫,它们仍然存在乃至泛滥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都是在人们制定的生存法则中生存下来的物种。
于大义,保护生物多样性。于小家,不违法,吃健康。
除了壳没啥肉,农民视它为害虫,一晚能捉百斤,今涨到60元1斤
导读:除了壳没啥肉,农民视它为害虫,一晚能捉百斤,今涨到60元1斤
文/农夫也疯狂
大闸蟹,如今虽然价格便宜了,在网上也常听人说有产地低价卖不动的情况,可是在超市的大闸蟹,价格依然不便宜。前几天笔者在超市里看到,大闸蟹最便宜的也要4元一个,而个大一点的则更贵了。
笔者也买过几回大闸蟹,但一直没感觉出来,这种动物到底哪里好吃了?它除了壳以外根本没啥肉,可吃的部分可以说不到五分之一。

其实在农村也有一种螃蟹,它就像是“长不大”的大闸蟹一样,个头就是两个手指宽一样大。在过去农村的稻田里很多,农民常抓它老喂鸡,有些人一晚上能抓百斤。可是现在也成为了香饽饽,市场上也买到了60元一斤。
稻田里的一大害虫
在农村的水稻田里,有很多的害虫,因为过去没有农药,这些害虫是特别多,它们会祸害庄稼,导致水稻的减产,所以农民对于这些害虫也是深恶痛绝的。而有一种长得很像螃蟹的害虫,就曾让农民头疼不已,它就是螃蜞。

这是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的一种小动物,它的学名叫相手蟹,也是螃蟹的一种。只是它的个头要小一点。螃蜞主要是生活中水稻田、河沟、滩涂等靠近水源的地方,尤其是腐殖质多的地方,因为它们就主要是以腐殖质为食的。
之所以农民把它视为害虫,那是因为这种小动物个头小,但是钳子却很大,它有两个很大的敖足,尤其是雄性的更大,这种生物就会利用它的大钳子,把水稻的茎叶钳断了,然后吸食里面的水分。而且因为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不加以控制,水稻田就会大面积遭遇,自然粮食会受到减产。同时,这种动物还很会打洞,导致水稻田里水肥流失严重,又是成群的活动,所以给农民带来不小的损失。

螃蜞的价值:天下奇鲜
为了减少螃蜞对水稻的危害,当时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晚上去抓螃蜞。别看它在白天行动很迅速,可是到了晚上的时候,用手电筒照着它们,就像是给它们施了咒语一样会一动不动,然后就可以像捡豆子一样把它们捡起来。当时的螃蜞是真的可以说泛滥了,一小时就能抓一二十斤,而有些人一晚上更是能捉上百斤。

但是在当时,很少有人抓它来吃,多半都是扔掉喂鸡鸭了。因为很多人嫌弃它,说它除了壳基本没啥肉,所以都不爱吃。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种害虫是“天下奇鲜”,如今更是涨到了60元一斤,有些地方要100元一斤还买不到。

这主要是因为螃蜞的数量少了,而物依稀为贵,不常见的往往就值钱了。另外螃蜞确实很美味,并且营养方面很丰富。螃蜞虽然没啥肉,但是它的美味程度丝毫不输大闸蟹。而且螃蜞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钙、铁等微量元素,食用对人体的健康很有好处的。所以很多人都去购买,但是野生的不多了,养殖螃蜞的人又很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也就越来越高了。

结束语
螃蜞虽然和大闸蟹一样是壳多肉少,但是吃起来还是甘甜鲜美的。并且在各地的吃法也多样,有些喜欢油炸,有些喜欢红烧。笔者认为最佳的吃法,还是用黄酒做成醉螃蜞,这样的螃蜞味道鲜嫩无比,而且香味浓郁。
现在农村的环境不如从前了,野生的螃蜞更是少之又少了。以前一晚上能抓百斤,现在能抓三五斤就很不错了。每年秋季的时候是吃螃蜞最佳的季节,这个时候的母螃蜞的黄撑满整个盖头,膏腴肉厚,味道非常的甘香甜美。各位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螃蜞吗?
我家乡有一种好吃的,是水田里的害虫,比大闸蟹好吃,你吃过吗?
每年的秋天都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也会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节”,不管是种植庄稼的还是从事养殖业的,又或者是种植水果的,此时都会有满满的收获,因此国家才会将秋分立为丰收节。
每年的9月份,不少水果上市,比如说芒果、枣子、哈密瓜、梨子、早熟富士,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美味,很多人也会挑选美味的水果,在中秋来临的时候送给亲友,这样倍儿有面子。而在这个季节,玉米、大豆、花生、红薯、水稻等都在陆续的采收,可以说正是这些丰收的食物,才有了九月金秋的说法。当然说到水产品,9月份的大闸蟹开始陆续的上市,食用的口感非常美味。

不过大闸蟹的价格太贵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起,农民就算是能买得起,也不会去花费这么多钱品尝,大家都认为这是冤枉钱,因此很多人也只是看看而已,并不会去挑选食用。
其实在水田里有一种人人厌恶的害虫,它却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野货,吃起来的口感就连大闸蟹也不输,在每年的9月份也是肉质最鲜美的时候,它的名字就是螃蜞。
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太熟悉,它的个头非常小,就算是见到了也会忽略,一般长度也就三厘米这样,比起指甲盖大一点。它最喜欢的生活环境就是芦苇中和水田里,在过去农民就算是看到了也不会去食用,毕竟在大家的眼里,螃蜞是一种让人痛恨的害虫。

笔者的家乡就种植着水稻,记得小时候,每年夏季父亲都要去水田里捕捉螃蜞,如果任由它继续繁殖下去的话,那水稻的产量就会跟着降低,一家人吃不上饱饭。原因就在于螃蜞对其的迫害力很强,看似它的个头不大,但蟹钳却非常有力,可以将水稻折断,这样就可以吸允其中的内容物。当然它也喜欢在芦苇荡里生活,也是以吸收汁液为生。
想要捉上螃蜞可没那么简单,毕竟它的个头小,本身就不好寻觅,同时它还擅长打洞,整个水田里到处都是洞穴,可能在稻根下面就有它的栖息之地。这种东西也比较胆小,有声音马上就会离开,此时想要抓到难度很大。每次父亲都是在夜间抓捕,这样它们就会失去警惕性,在灯光下也不会跑开,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抓上百斤。

其实它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在过去大家都是用来喂猪喂狗,现在才知道螃蜞的价值很高,吃起来非常鲜美,在这个时候捕捉最好吃,当然很多人也会直接用酒腌制,这样吃了更好。而如今的环境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螃蜞也很难看到了,你们家乡还有吗?
- 19种多肉,夏天不休眠,浇水还要加把劲儿(哪些肉肉夏季休眠期)
- 2砒霜有望靶向精准治疗白血病(白血病的特效药有哪些药)
- 3「绘画教程」蝴蝶标本(如何做蝴蝶标本)
- 4广东网红民宿长什么样?记者走访告诉你(名宿是什么样的)
- 5一人之下:诸葛青坦言三昧真火不如八奇技,真的是如此吗?(三昧真火被什么克制)
- 6衣服开线了怎么办?老裁缝教我无痕缝法,非常实用,缝完不留痕迹(缝衣服收针怎么收)
- 7300个字说清人类历史?可能吗?大俗带你过去未来走一趟(唐朝距今有多少年了2022)
- 8买牛奶,要分清“25191”和“25190”,差别很大,搞懂再买不吃亏(牛奶的质量是多少)
- 9家的集盒|几招搞定家装配色,想要高级感很简单!(如何装饰盒子的外表)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