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杂谈  > 

哪些属于青铜器类型,图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 浏览7564次
  • www.lenqiu.com
  • 评论0条
  • 导读哪些属于青铜器类型~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认识一下中华文化精锐之一的青铜器。青铜器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是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都能接触到或者看到、听到的。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把青铜器的名称都认识齐全,能准确的分辨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这里,我想给大家科普一...

    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认识一下中华文化精锐之一的青铜器。青铜器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是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都能接触到或者看到、听到的。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把青铜器的名称都认识齐全,能准确的分辨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这里,我想给大家科普一下青铜器的名称、种类以及各自的用途,了解这些,是青铜器辩伪的基础。

    青铜器最早产生于距今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青铜铸造技术日益成熟,到了夏代晚期已经能铸造出用途多样的青铜器,并在商代得以最终成熟,并形成了成体系的各类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饰、农具和工具、衡器、铜镜等等,青铜器几乎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在整个西周东周形成了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青铜器在西周早期,形成了繁缛复杂的祭祀、军事、飨宴、拜访接见等一系列礼制制度,并逐步形成“藏器于礼”的礼器制度,让青铜器不再是生活用品,而是具有了跟天地通灵的崇高地位。青铜器成了明贵贱、别等级的重要标志,个人拥有青铜器多寡,跟财富没有关系,只跟爵位等级有关,是有效划分贵族与平民的工具。

    青铜器的名称生僻难认,而且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不是专门研究过青铜器的人很难去分辨这些名称代表的用途。下面我就把这些青铜器的名称分类一一给大家介绍,为了方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青铜器的用途,我把青铜器中的一个大项 ——礼器拆开来说,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几个部分来说明。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青铜器里的重器 ——食器。所谓食器就是指蒸煮、盛放和取食用的的青铜器,主要包括鼎、鬲、甗、簋、盨、簠、敦、铺、豆、盂、盆、钅会、盏、鍪、釜、俎、匕、镬等。下面我发来为大家一一列举:

    鼎:流行于商代到汉代,最重要的青铜礼器,用于祭祀、飨宴,还是国家政权、贵族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商代早期 兽面乳丁纹四足方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西汉 馆陶家连鼎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西汉早期,鼎式方炉,这跟商代直接在下面烧火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已经炉和锅已经分开。

    鬲(li):主要特征为三袋足,体态肥胖,袋足下可以放置炭火加热食物,这种鬲主要盛放液态食物,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战国逐渐退出,汉代绝迹。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商代早期兽面纹鬲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西周早期伯矩鬲

    甗(yan):蒸食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甑(zeng)下部为鬲,中间有箅子,作用类似今天的蒸笼。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汉代后期绝迹。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西周 兽面纹甗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甗内可打开的箅子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商周时期随葬祭祀青铜甗

    簋(gui):簋是盛食器,相当于现在的超大号大碗,一般有底座,商周时期使用非常普遍,战国时期逐渐消失不见。簋跟鼎一样是非常重要的礼器,一般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商代晚期 渦纹四兽耳簋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西周晚期 旋纹簋

    盨(xu):盛食器,典型特征就是上下一样,合二为一,上部有捉手,呈椭圆形。盨盛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绝迹。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西周晚期窃曲纹青铜盨
    解青铜器——傻傻分不清的青铜器名称  (食器 上)
    ​&春秋后期,蟠螭纹盨

    由于时间的关于,今天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明天继续讲青铜食器的下半部分。

    谢谢大家的支持。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中国古代铜器主要分为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类。

    1 鼎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司母戊大方鼎·商周(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鼎有很小的,也有极大的,小的不足四寸,而鼎中之王应为1939年殷墟武官村吴家柏树坟园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关于名称后来又有争议应为“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875公斤,形制非常雄伟,不但在中国,在世界考古上也是最大的青铜器。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2酒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四羊方尊·商晚期(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中国古代有“无酒不成礼”之说,故酒是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活动的必备之物,盛酒的青铜器具也就自然成为礼器了。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爵这种酒器的命名,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象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故而名之。爵、角、斝均为饮器,但形制有区别。角无柱,尾和流均呈三角形的尖端。斝的容量一般较大,有两柱而没有流和尾。商末周初,出现,与爵组合一起,觥也是一种饮器,其形制有盖、有流、有鋬,下有方座或四足。至于作为饮器的杯、樽出现在战国中期,至汉而盛行。

    储酒器主要有尊、卣、方彝、瓿、罍、壶等。尊、卣相配套使用。方彝出现稍晚,也与尊相配合。一组尊,卣或尊,方彝,在古代是尊贵的酒器,有人认为尊贵之“尊”是因此而来的。战国以后,大腹的圆壶自名为锺,也是一种酒器。汉代,方壶自名钫,扁壶在战国自名“钾”。有些储酒器内附有挹酒用的勺,勺为长柄,前端作杯状。禁也可称之为酒器,它是托在酒器下面的长方台座。

    3食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颂簋 西周后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青铜食具也是礼器,因为用什么样的青铜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不同的等级。真正意义的食器有簋、簠、敦、豆等,簋是食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盛黍稷等食物用的容器。其形制分为有盖、无盖、有耳、无耳之别。商代晚期,西周、春秋时期较为流行。周代的簋,圈足以下多附有方座,这是由于古代人席地而坐,食器附座,便于取食。簋有器形很大的,如周历王簋,高59厘米,重60公斤。簋与鼎相配,为偶数,如八簋、六簋、四簋,二簋可代表不同的贵族等级。春秋中期后,出现了敦这种食器,渐次流行。春秋时代的敦圆体加盖,到战国时代,敦演变成盖器同形,全体呈卵圆形,俗称“西瓜鼎”。盨簋,敦同簋一样,呈偶数组合。

    食器的另一类是豆。青铜豆有深腹的,有平盘的。战国时代有一种方体的豆,应叫“琦”。平盘的豆,自名为“铺”,可能即古文献中的笾,用以盛放干果肉脯之类。

    4水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吴王夫差青铜鉴(上海市博物馆)

    水器之中,最常见的是盘,匜。在西周中叶以前,盘不是与匜相配而是同有管状流的盉相配合,西周晚期才被匜所取代。

    也是重要的水器之一,或者无耳,或有两耳、四耳。它是一种大盆,通常有三种用处:其一,是盛水用以洗浴;其二,贮水籍以照面;其三,用来装冰,即《周礼》所说的冰鉴。鉴这个字解作镜子、光照、审查,即源于此。

    5乐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商代象纹大铜铙(长沙市博物馆)

    青铜制乐器的种类较多,最早的莫过于距今四千年前后的铜铃。其他如铙、钟、鎛、鼓、錞,于商代后期才流行起来。

    饶,流行于商代晚期,它的口朝下,上面有长甬,甬端置立于木制的器座上,演奏时,用木锤敲击器口的中间部位。饶可分两种,一种是独立的,器形较大,有的重达150余公斤;另一种有五、三件大小不一,代表不同音阶的饶构成编饶。饶被倒置过来,悬挂起来演奏,以得到更为清澈的音响,这就是钟。编钟的件数逐渐增多,能奏出复杂的乐曲。甬钟在悬挂起来时,是前后倾斜的。而鎛是一种平口的钟形乐器,是用环形的钮悬挂的,挂起来时,位置垂直,和甬钟不同。铜鼓在中原一带罕见,西南地区的大量铜鼓,是秦汉以后的,但地域色彩极浓。

    6兵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目雷纹方内铜钺(江西省博物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最先进的技术最先用于制作兵器,青铜铸造技术也不例外。古代的青铜兵器和我们后来常见的十八般兵器有所不同,青铜兵器种类较多,如钺、刀、剑、戈、矛、铍、镞、殳、弩机、甲胄等等,功能和形状也较为原始。

    最常见的青铜兵器是钺。它是用于斩杀的刑具,因而又演化成为权力的象征。古代王者出师,手中常持钺。中国青铜剑制作,其时代可上溯到商。西周早期出现柳叶形的剑。东周时期,战争频繁,剑得到充分发展,长度可达1米以上。短剑应称之为匕首。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稀世珍宝,许多名剑和制剑大师的名字也从此流传百世。

    铍其型似短剑,但能装长柄,多数呈柳叶形,茎部有一穿孔,其流行年代在战国末年以后。

    戈是中国青铜兵器最常见的一种,也最具特色。戈是从收割作物用的刀发展而来的,其使用方法与刀相仿,是用戈援或啄或钩,因而称为“勾兵”。最早的戈是直援的,随后在援下延伸出胡,加长了起杀伤作用的利刃,也便于装柄。戈内是起与援平衡作用的,后来也作出锋刃。

    矛是刺兵。把矛装在戈柲的上端能钩刺两用的这种兵器称之为 戟,西周时代出现了矛戈混铸成一体的十字形戟,战国流行卜字形戟,战国时期新发现一种三戈联装的戟。秦汉的戟变成了“片”字型,如三国时吕布“辕门射戟”的戟,在中国应是家喻户晓的武器。

    装有长柄的砍斫武器刀,在商代就出现了,尤其在西北地区比较流行,把刀和戈结合铸在一起的兵器,称之为勾乾、戟,西周时期常见。

    7量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战国“王字”青铜衡

    我们通常所说的量器包括度、量、衡三方面。用以度量长度的,主要是铜尺。测量容积用的量器,依其容积自命名,有撮、勺、龠、升、参(三分之一斗)、半(二分之一斗)、斗、斛等名称。称量重量的有衡,即天平。《墨子》一书中说,战国时期中国已有了杆秤,有了杆秤就应有“权”,但在考古学上尚未发现实物,故尚待考证。

    8铜镜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铜镜

    中国铜镜起源较早,被确认最早的三件铜镜属距今四千年的齐家文化。它们的制作较粗糙,但系青铜镜已无疑问。夏、商、西周早期也有铜镜发现,随后西周春秋时期的铜镜得以确认。这时期的铜镜都是圆形的,背面有很窄的钮,并有几何形或鸟兽形装饰。战国两汉时期,铜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极其重要的,富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品。此时的铜镜背面常有各种不同的铸塑装饰物如虎、龙等。还有的铜镜铸有篆书阳文,这对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史有参考作用。唐代是铜镜制作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平脱镜、螺钮镜、金背镜、银背镜屡有发现,纹饰题体丰富多彩,制作水准极高,一些保存较好的唐镜仍能光洁如初,唐以后铜镜制作开始走下坡路,五代北宋就基本上见不到铜镜流传了,这可能与玻璃镜制镜技术的输入及流行有关。

    9杂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除了上述这几大类型的青铜器之外,还有一些普通的青铜制生活用具,包括部分宗教礼仪性质的用品,如灯、炉、熏炉、杖首、梳、笄、线盒、带钩、金铫、熏器、滤斗、建筑饰件等。这类器物主要出现在战国以后,与青铜器功能发生变化有关。带钩、玺印、货币数量多,也有特色。三峡库区出土的摇钱树也是属于这一类的器物。四川三星堆出土青铜人像、人面、神树等前所未见器物,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人像中最宠大的一件,高达2.6米,下有方座,上面站立人形,戴冠长衣、赤足,两手作握状,专家考证其应为宗教用具。人面里最大的一件,高64.5厘米,宽1.38米,长耳突目,隆鼻阔口,富有神秘色彩,这也应是宗教用具,或者是一种腾。神树中最大的一件高有3.9米,上有巨龙和禽鸟花果。这些青铜器改变了我们对边远地区青铜文化的认识。

    (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删除)

    |高雅婷 审核|马志雄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图)

    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而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几个大类。本文主要简介主要青铜容器的种类和名称。

    青铜容器,是夏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器类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铜容器皆为礼器。


    鼎:古代的烹饪之器,和现在家里的锅差不多,用来煮或盛放鱼、羊、豕肉。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所谓国灭则鼎迁,后世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鬲(li,音历):形状和鼎相似,侈口、三空足。一般煮饭用,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有圆体三足和方体四足两类。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放置食物;

    下部为鬲,盛水。如甑与鬲铸为一体称为合体甗,其中部有一铜片,叫做箄(bi,音比)。

    上有能够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匕:相当于现在的汤匙、调羹,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器具。从体上分为尖形体匕和椭圆体匕,从柄上分为曲柄匕和直柄匕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簋(gui,音轨):相当于现在的碗,用来盛饭。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簠(fu, 音辅):其实和簋的作用相同,也是盛食物用。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盖与器的大象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是相同的两个器皿。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盨(xu, 音须):用来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腹侧有耳,圈足,上有盖,盖上有四个矩形钮或圈足。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由鼎演变而来,形状酷似西瓜,又称西瓜敦或西瓜鼎。

    其上下内外皆圆,盖与器体合成球体或卵圆体,两环耳、三短足,盖也可反过来使用。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豆:古为食肉器,又为
    (zu hai,音祖海)器。菹就是今天的咸菜,醢就是今天的肉酱一类的食物。

    豆上为盘腹,早期浅,春秋后变深,下有长柄及圈足,有的有盖。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卣(you,音有):盛酒的器皿之一。基本形状为椭圆体、深腹下鼓、圈足,上有盖,盖有钮,形状似壶但有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鸟兽形的。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尊:盛酒器,基本形制多为侈口,鼓腹圜底,圈足,形似觚,但中部又比觚肥硕,口部亦比觚大。一般称尊者,分为觚形尊、有肩大口尊和鸟兽尊三类。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觥(gong,音工):也称兕觥(si gong,音四工),是古代盛酒或饮酒之器。 “兕”是古代的犀牛,以前用其角做觥,因不易保存,故殷商时期改用铜作觥。觥体为椭圆形或方形,下有圈足或四足,前有宽流,后有手(pan,音判,把手的意思),盖多作兽首形或长鼻象首形。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盉(he,音和):相当于今日的茶壶,是古代调和酒、水及温酒之器。《说文·皿部》:“盉,调味也”,故此器通过加入不同的水量可以调节酒味浓度的高低。一般是敛口、深腹、有盖、前有管状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罍(lei,音雷):是古代的酿酒器,又为大型的盛酒器。形制大体分为两种:圆形和方形罍。其特征是敞口、短颈、广肩、肩上有两耳,正面下腹有一穿系用的环鼻,以系绳提取倾酒之用,圈足。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壶:长颈容酒或水的器皿。《诗·大雅·韩奕》有云:“清酒百壶”,《孟子·梁惠王下》有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扁形、
    瓠形、贯耳形和蒜头形等。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方彝
    方彝:为盛酒器,或为调和酒、水之器。彝也是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形制为方形,高身,腹有曲有直,带盖,盖似屋顶形,盖上有钮,有的带扉棱。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爵(jue, 音
    ):古时饮酒器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酒杯,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青铜利器之一。 基本形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瓦筒似的流,后有尖状尾,腹侧有鋬,口上有两柱,腹下有三尖足。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觚(gu,音姑):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饮酒器。上下均呈喇叭口状,中为长颈细腰。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角:饮酒器。形似爵,无流无柱,口两翼均若尾,有的有盖,底近半圆形,三锥形足。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斝(jia,音甲):温酒器,《礼经》上称其为“散”,故“散”又为“斝”的别名。 形状像爵,但比爵大,容量亦大,圆口,两柱,无流无尾,一,以三棱形足居多。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觯(zhi,音志):饮酒器。形似尊,容量却小于尊,且鼓腹下垂、侈口、圈足,大多数有盖。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勺:又谓枓,是取酒器。一般呈短圆筒形,旁有短柄,柄或中空,以安木把。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盥器:又称水器,古代盛水之器。
    盘:盛水和古人盥洗时承接弃水的用具。形制为圆形,口大,圈足,腹浅而平,有的有耳,有的有流。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匜(yi,音仪):古代盥洗时的浇水器,与盘是一套器具。形体椭圆似瓢,前有流可注水,后有鋬可执拿,下有三足或四足或无足,有的带盖。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鉴:形如大缸,大敞口,广腹,平底,无足或圈足,两耳或四耳,是大型盛水器。用来盛水、盛冰、照容和沐浴。“鉴”一名就是根据盛水后照容(起镜子)的作用而来。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


    缶(fou,音否):盛水或酒的器皿,基本特征为圆腹有盖,腹上置两或四环耳圈足,也有方形缶。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器型及用途(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