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血脂包括哪几项,血脂多少算正常,什么人应当定期查血脂?(血脂主要查几项)
导读血脂主要查几项~#青云计划#片来自网络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好了,一些“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了,高血脂症就是这么一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大家对于其危害都清楚,容易造成动脉硬化,导致心梗脑梗等,但是,知道我们平时所说的血脂到底包括哪几项,我们体检时...
#青云计划#

片来自网络
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好了,一些“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了,高血脂症就是这么一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大家对于其危害都清楚,容易造成动脉硬化,导致心梗脑梗等,但是,知道我们平时所说的血脂到底包括哪几项,我们体检时查出的血脂指标到底应该哪些数值?什么样的异常指标需要格外重视,什么样的指标异常以现在的医学认识却意义不大?今天,作者就位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脂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血脂是人的血液中的脂质成分的总和。 主要包括:
胆固醇(总胆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胆固醇(VLDL)等。其中,HDL-C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成分,是心脑血管的保护因子,而LDL-C和VLDL则被证实可加速动脉硬化过程,是导致心梗脑梗的元凶之一。由此可见,胆固醇不可一概而论,也是“有好有坏”。
甘油三酯(TG)。以目前的观点,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与心脑血管病发生存在,但没有证实的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概率。所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明确的血脂因素仍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的甘油三酯(高于10.0mmol/L)容易诱发胰腺炎是明确的。
载脂蛋白等指标。其中脂蛋白a即Lp(a)是LDL-C的一种特殊形式,研究显示它和动脉硬化的关系可能较密切,但也未被证实单纯的降低它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所以,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不需要广泛筛查Lp(a),专家建议,只有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通过规范的他汀药等治疗后仍不能达标才需要考虑使用烟酸类等药物调控Lp(a),部分人(主要是根据基因型)可能需要提前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有研究显示我们最常用的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可能会轻度升高Lp(a),但并不影响他汀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相反,Lp(a)越是高,越需要坚持他汀的使用,使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只有低密度脂蛋白不达标时才考虑使用烟酸等药物进行Lp(a)的强化调控。
关于调控血脂的各种药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作者以往的科普。
相关科普链接,点击蓝字部分即可查阅:
1.调脂“神药”他汀药到底该不该吃,怎么吃?
2.称他汀药为降脂药不准确,应该叫调脂药,关于神药他汀的几点说明
3.除他汀类药物之外,还有哪些药物能降血脂,是否能代替他汀?
血脂成分中,甘油三酯主要于食物,也就是以您吃进去的为主。
胆固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①肝脏内合成;②食物中吸收;③胆汁(胆汁酸)在肠道里的再吸收。这个比例大致是8:10:7。所以,通常当甘油三酯高时,控制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效果可能会比较明显(家族性高脂血症这类遗传病除外),而胆固醇高,仅仅控制饮食,效果一般不会理想。

片来自网络
血脂的作用
血脂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在人体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当血脂水平高出正常范围,才可能对健康不利。
甘油三酯是重要的供能成分,人类运动、思考,正常的生活、学习所需要的能量,相当部分来自于甘油三酯的“燃烧”。而胆固醇则是很多重要结构(如细胞膜、神经髓鞘等结构)和重要物质(如胆酸、性激素、维生素D3)的原料。所以血脂是人健康活着的必需物质。

片来自网络
血脂多少算“正常”?
一般而言,对于没有心脑、肾脏等疾病的人群:
总胆固醇应该低于5.1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低于3.36mmol/L。 注意:若有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则应再进一步降低至1.8mmol/L以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高于1.5mmol/L;
非HDL胆固醇(总胆固醇减去HDL的值,里面包含了LDL-V、VLDL等多项指标)应低于4.1mmol/L。注意:若有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则应更低。有学者指出,非HDL胆固醇更能代表所有能造成动脉硬化的脂蛋白。它甚至可能取代LDL-C成为主要的治疗目标。
甘油三酯应低于1.7mmol/L。
【备注】上述数值建议仅限于健康人群,对于心梗、脑梗等风险较大的“风险人群”,上述数值要求更为严格。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取消了血脂的“正常范围”的概念,只测数值,是否需要干预(饮食+运动或饮食+运动+药物)由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人群”?该如何应对?
风险人群又称为高危人群,指:
以往有过心绞痛、心梗、脑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确诊的心、脑或其他血管的“动脉硬化症”等病人。
存在其他未受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梗脑梗家族史、高龄等。
其中,具有下列情况的为极高危者:
过去一年内曾患急性心血管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伴并发症病人;
重度慢性肾脏病病人;
正规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再次出现心脑血管问题的病人。
多血管疾病(同时具有心血管、脑血管或下肢等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的病人)。
有上列任何情况的病人无论胆固醇水平如何,以目前的观点如无禁忌均应服用他汀类药物。
对于极高危患者,LDL-C水平应降至1.8mmol/L以下;若介于1.8-3.5mmol/L,LDL-C水平应至少降低50%,即“5018”原则。
高危人群LDL-C水平应降至2.6mmol/L(100mg/dL)以下;若介于2.6-5.1mmol/L,LDL-C水平应至少降低50%。
LDL-C是否越低越好?
在2010年,一项囊括近170,000例患者的大型研究分析,发现LDL-C水平每降低1mmol/L,主要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近22%。但是,最低降到多少才合适?是不是越低越好?目前,国际上的观点还不统一,但国内大部分专家的意见是否定的。因为如前文所说,胆固醇本身有它的重要作用,过低的胆固醇水平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国内专家对于血脂调控的共识性总结(片来自网络)
什么人应该定期查血脂?多久查一次合适?
对于20岁以上的健康人,特别是有吸烟、饮酒习惯,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年轻人,建议至少3年查一次血脂。
对于上文中说到的“风险人群”,最好半年到一年查一次血脂。
对于刚开始服用调脂药的人群,建议3个查一次血脂,待血脂平稳后,可以改为半年到一年查一次;并且需要同时血糖、肝功等情况,如有慢性肾病,需要肾功能,如有肌肉酸痛、无力,需要检测肌酶水平。(更详细的内容上文相关科普链接里有介绍)。

片来自网络
查血脂前需要注意什么?
空腹12小时,即前一天晚饭后不要再进食,直至第二天早上抽完血后再进餐;
抽血前最好能静坐5分钟以上;
抽血前24小时内尽量避免大鱼大肉,暴饮暴食;
查血脂的前2-3天尽量保持您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刻意控制油荤,要是您白水煮青菜吃上一星期,就算血脂正常,也是自欺欺人不是? 当然,查血前一天晚上来上两块把子肉,血脂也肯定受影响。因为我们查血的目的是想了解您平常血脂的大致水平。所以,按照平常饮食习惯下测得的血脂水平才能代表您的“平常水平”;
查血脂前尽量避开感冒、发热等感染时期,这些因素也会导致结果失真。
【备注】国外多个研究指出空腹甘油三酯(TG)和非空腹的水平在大多数人当中差别并不大,而非空腹测定TC对就诊患者更为方便,且发现非空腹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更大。但我国目前尚缺乏大型研究支持,且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空腹状态采血及检测相关血脂的指标。所以在国内尚未推荐非空腹TG测定。
高血脂症是一种涉及遗传、生活习惯、伴发病等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性疾病,涉及的内容很多,限于篇幅,本次科普给大家介绍到此。至于以下几个问题:
哪些原因会引起血脂增高?
高脂血症如何治疗?能治愈吗?
高脂血症会引起哪些问题?
血脂高,不吃药行不行?
高血脂病人可能关心的几个饮食问题有哪些?
“三高”具体指什么?三者有没有内在?
对于高血脂,老百姓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作者会在此后的更新科普中为大家详细介绍,如果您还有关于血脂的问题或疑问,也可以告知,我会尽量予以答复。
血脂检查表怎么看?有4个关键指标,读完文章就懂了
随着体检观点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体检的好习惯,但是很多人反映很多体检表上的数据指标完全看不懂,找专业人士来看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尤其是血脂检查的指标特别晦涩难懂。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教会普通人看懂体检的血脂检查表吗?

当大家拿到血脂检查表的时候,会发现上面有7项检查指标,看起来会感觉非常的困惑,甚至连数字后面带的单位也看不懂。不过不用担心,一般来说,血脂检查表当中有对身体最重要的只有四项指标,分别是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其他的只是为了验证这4个指标是否正常,要研究人体的身体情况做具体分析需要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理会他。
大家对各类数据指标后面的单位感到迷茫的,可以直接忽略,最重要的是各种指标数字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同时,每项指标后面会有正常范围内的参考值,这个数据并不是完全准确的,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来共同决定。

血脂检查表就是为了查看血脂是否有升高的趋势,那么,血脂是否升高的主要因素就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大家要仔细查看这两项的数据是否正常。患者还需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有清理血管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蛋固醇,会破坏血管的正常运行,造成血管堵塞。所以,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数据情况同样要多加注意。

在发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数据过高,很有可能患上高血脂之后,要对饮食进行改善。胆固醇的主要是肉类和动物的内脏,甘油三酯的主要是甜食和酒精,所以要改变错误的饮食观念,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血脂值会明显降低。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再去医院做复查,确定身体情况,以防出现错觉。
大家看血脂的数据分析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够自己看懂。如果患者不放心的话,可以在第一次做血脂检查的时候,把数据分析表拿给专业人士分析,让他分析你的身体状况血脂各个数据应该在什么范围内,下次就能自己分析了。
血脂检查那么多,到底怎么看?
血脂检查都是一个很常见的检查项目。有些医院的血脂报告有7项指标,有些是5项指标,而在一些体检机构则简化为4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到底应该怎么查?哪几项指标是最重要的呢?血脂检查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血脂应该多久检查一次?
l 普通人群:成年人在40岁之前,建议至少每5年检测1次;4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建议每年检测1次。
l 开始降脂治疗的患者:一般用药前需要检测血脂、肝肾功能、肌酶水平等指标作为后续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基准参数。在用药治疗4~6周后,需要进行复查。假如医生调整了药物剂量或药物种类,那么在调整的4~6周后还要复查。
l 降脂达标的患者:如果患者经过治疗血脂达标,而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就会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延长血脂检测的时间。初期大约是3~6个月检测一次,长期稳定者可以1年检测1次。

血脂检测最主要的5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脂蛋白(a)[Lp(a)]。
普通人群的血脂检测频率:成年人在40岁之前,建议至少每5年检测1次;4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建议每年检测1次。
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由医生根据治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和病情变化趋势来决定血脂的检测频率。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