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安怎么能不去白鹿原呢?(白鹿原怎么看不了了)
导读白鹿原怎么看不了了~到西安怎么能不去白鹿原呢?此刻,我站在高坡上瞭望远处的秦岭,与秦岭蜿蜒过来的原,好想听李娜唱的那首大气磅礴的《黄土高坡》。在这千沟万壑中,你不可能没有苍凉之感,你也不可能没有英雄之气。资料 陈忠实(中)与导演林兆华(左)一起在白鹿原采风(2...
到西安怎么能不去白鹿原呢?此刻,我站在高坡上瞭望远处的秦岭,与秦岭蜿蜒过来的原,好想听李娜唱的那首大气磅礴的《黄土高坡》。在这千沟万壑中,你不可能没有苍凉之感,你也不可能没有英雄之气。

资料 陈忠实(中)与导演林兆华(左)一起在白鹿原采风(2004年摄)。新华社发(尚洪涛 摄)
我是应朋友亚军之约而来。亚军说,周末不能总在酒店里写作,不妨到郊区看看。我说,听说北方多地有大雪,不知西安有没有。前一阵大雪时,到蓝田的原上疯玩了半天,爱上了那雪中的原,原上的雪。
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过西安。傍晚,夜色笼罩着大地,汽车自咸阳机场往西安城里驱驰,司机说,从大的视野来看,我们在关中平原上,可在某些地方,我们又行进在高原上。白居易古诗里的“离离原上草”,想必就是这西安四周原上的草,不可能是华北平原上的草,更不可能是内蒙古草原上的草。次日天蒙蒙亮,司机把我唤醒,说采访的那个空调厂在宝鸡,开车要三四个小时。一路上,汽车在原上原下飞奔,经过许多司机也叫不上名字的原。我望着黄土高原想,人类祖先就生活在这里吗?这里的蓝田人和我们北京山顶洞人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否有过时空连线,如果有,他们又说了些什么?
同行的亚军见我有些愣神儿,他说,你看路边的柳树已经吐芽了,碧桃也开花了。我说,春天来了。如果在北京,这时的迎春花、玉兰花也该次第开放了。年少时,我在果园边长大。春天一到,便置身于花的海洋里读书。那时,一位漂亮姐姐经常路过,我却不敢多看一眼。在我心里,她就是一只会飞的蝴蝶,有一天肯定要飞回城里的。
亚军听我这么一说,他说小时候家里穷,上学经常要在原上走十几里路,直到高中才能骑上姐姐的自行车。他那时的理想,就是能去一趟长安县城,至于上西安他从来没有想过。我说,我比你稍好些,上初二时,曾一个人去了趟天安门,在人山人海中拍了一张照片就偷偷跑了回来。上了初三,便单人独车沿通州大运河段游逛,心想,这大运河边上诞生了一位神童作家刘绍棠,我是不是也可以走写作的路子改变命运呢?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农村孩子做梦都想到城里,成为吃商品粮的城里人。而要改变命运,首选就是上大学。坐在白鹿原一个村落旁的半坡处,也就是我们此番前来的名曰尚塬的民宿客栈,我们几个朋友和客栈老板吴辉拉起了家常。吴辉是陕西蒲城人。我说,我来西安认识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是靠考学、当兵、经商走出农村的,您走的可也是这条路?穿一身国产运动服的吴辉说,他童年时住过窑洞,下了决心,要通过读书离开那个贫穷的地方。后来,他如愿考上了大学,有了两年外企的稳定工作,但他觉得在市场经济面前,每个人都有可能从原来的原上走上更高的原。于是,他辞职,借钱投资搞企业,赔了一次又一次,就像从原上被扔到了原下。他曾怀疑自己,能否真的成为原上人?他反复吟诵那首“离离原上草”,相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吴辉终于成功了。然而,面对自己的所谓成功,他有段时间反复问自己:一个人究竟怎样才算成功?是有了城市户口,多处房产还是财务自由?某一天夜晚,他突然发现那一切并没有使自己真正快乐。在很多时候,他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得失和肤浅的脸面。他要找回那个快乐的自己。
民宿坐落在半坡腰上,依坡而建的15间客房错落有致,分别冠以赏雨、观云、墨海等名称。在客房之间的台阶上,铺着上百个磨盘。我说,搜集这些老物件也不容易。吴辉说,现在很多村庄拆迁了,许多的磨盘、拴马桩、门砖也没了用处,他就都给买了回来。从设计到一些土建都是亲自完成的。看着精瘦的吴辉,我有点吃惊。他笑着说,就说这上百个磨盘,是他和工人一个一个垒上去的。一些木雕,则是他根据木头的原生形态,自己一点点雕刻而成。我注意到,客栈里的杏树桃树都已开花,站在一棵桃树前,见那主干比较低,我要跳上去,吓得亚军他们几个惊呼,这可千万使不得!
站在客栈的书斋窗栏处南望,见有一处麦田,麦苗已经返青,我不由喊道:麦子,麦子!朋友们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也纷纷走出客栈,奔向麦田。我们几个大都十几年没有看到过麦田了。冬季的麦苗不怕踩,亚军不等我说话,一个侧扑,就平展展地躺在麦子上边,接着吴辉也躺了下去,看这阵势,我是不能再犹豫了,也顺势躺了下去。望着雨后的天空,闻着麦苗的缕缕清香,我们在那一刻似乎都回归了。
尚塬,本不是原来的名字,是由《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于2012年题写的。塬,显然比白鹿原的原多一个“土”字。今年4月29日,忠实先生也走了整整6年。我理解,先生或许是要告诉后人:无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永远割舍不断的,终将是脚下这黄黄的土地。
(原标题:在白鹿原上)
北京日报 作者 红孩
流程 U003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白鹿原景区“宰客”严重,被停业整顿,败坏口碑
文/小晓旅行家(欢迎个人转载与分享)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留下来很多珍贵的产物,遍布着每个城市,在每个城市中都有着自己美丽的风景,独特的生活方式,城市中的古建筑也是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后被建立城景区,造就了很多不同特色风格的景点,让游客赏心悦目。





小编认为景区是历史留下来的优美画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这种行为能被积极制止,还景区一个清净的环境。不要让更多的景区因为宰客而无人问津,落寞至此。
熬了三年,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终于“倒闭”了......
8月9日,“白鹿原管委会"在蓝田县官网公告称,因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即将进行改造提升,即日起暂停对外营业,具体对外开放时间将适时公布。

与此同时,百度地已经向用户提醒,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目前暂停开放,请用户核实后再决定是否前往。

种种迹象告诉我们,占地1200亩,耗资3.5亿元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已经彻底否定了过去三年的选择,在白鹿原这个巨大的IP下,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终究还是湮灭在自相残杀的悲剧里。

一个IP 三家分食
1988年的清明前几天或后几天,或许就在清明这个好日子的早晨,陈忠实坐在乡村木匠割制的沙发上,把一个大16开的硬皮本在膝头上打开,写下《白鹿原》草拟稿第一行钢笔字的时候,整个世界已经删简到只剩下一个白鹿原,横在陈忠实的眼前,也横在他的心中。
六年后,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白鹿原》正式问世!

▲1993年,第一版《白鹿原》单行本
这部被誉为“民族的秘史”、“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的小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成就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先后被翻译成法、日、韩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传播。
屡获荣誉的《白鹿原》也被改编成现代秦腔戏、话剧、现代交响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2012年的电影版本和2017年的电视剧版本,更是引爆收视热潮,成为西安炙手可热的IP之一。

▲电视剧《白鹿原》
影视剧的火热,让2003年就设立中国·西安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管理委员会(简称白鹿原管委会)的蓝田县看到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希望,2013年,《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区域建设总体规划》经蓝田县人民政府批准施行。
同年,陕旅集团斥资6个亿,占地70万平方米,筹划三年的白鹿原影视城开工建设。又是三年,2016年7月16日,白鹿原影视城正式开园,开园至今三年时间里,白鹿原影视城作为目前西安唯一一座影视城,因其免门票的策略,影视体验+文化旅游等原因,目前运营情况尚可。
但是白鹿原影视城自开业起,游客便频频吐槽,在抓取的有关白鹿原饮食城的差评中,饮食贵、景区看点少、交通堵、村民素质差、服务差等词汇总是高频出现。
而随着电视剧《白鹿原》的热度消散,白鹿原影视城景区的吸引力从开园以来,大体走势呈下滑趋势,再也不复2017年国庆时三十多万人次客流量的高峰,只是在国庆、新年等长假中略有复苏,但是游客数量减少的大势越发明显。

▲白鹿原影视城效果 :白鹿原官网
2017年,在电视剧《白鹿原》热播之际,被写进2017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开园迎客。
白鹿原·白鹿仓景区的高,来自于曲江旅游控股的陕西锋双集团,白鹿仓景区总规划用地2100亩,计划投资35亿元,与白鹿原影视城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不同的是,白鹿仓建在灞桥区,不在蓝田县。
与白鹿原影视城遇到的情况一样,因为IP剧来的热度降低,白鹿仓景区自开业以来,凭借大型活动一个假期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浏览,但是之后却始终不温不火,人造景点能不能玩出新花样,是白鹿仓能否持续火热的关键。

▲白鹿仓景区 :灞桥区官网
一本《白鹿原》,在大大的塬上三分天下。然而,白鹿原上第一个吃螃蟹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却已经关门歇业,宣告“休克”,等待抢救。
“西安最惨景区”是怎么炼成 的?
2016年1月1日,陕西蓝田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园迎客,文化村以著名作家陈忠著作《白鹿原》为原型打造,在影视剧的带动下,开业当天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红极一时。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建设,不仅是将文化IP转化为旅游产业的探路者,更是全国上下争相打造的文旅特色小镇的西安先行者,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也被赞誉为通过“旅游+”打造民俗特色小镇的典范。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华商论坛
但是文旅特色小镇真正做成功的还是袁家村,若以西安市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200公里的圆至少可以圈出5家模仿袁家村的文旅特色小镇、特色乡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无疑是奔着袁家村模式和《白鹿原》IP去打造的,但是袁家村模式没有那么容易复制。
就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102公里之外的和仙坊已经宣告关门大吉;和袁家村同在礼泉的东黄小镇过往热闹的街区如今空无一人,几乎所有商户已经关门;马嵬驿投资的蒲城重泉古镇商铺比原来大约关闭三分之一……

与白鹿原影视城和白鹿原·白鹿仓不同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背后没有陕旅和曲江文旅企业的保驾护航。
由陕西渭水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被业内人士称为“一堆小老板聚沙成堆来分食文旅之红利”,注定“成不了气候”。
果然,仅仅开园一年,因为经营模式单一,就被游客吐槽“除了吃,民俗村里没有民俗”,评价大幅降低;在管理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招商引资,让同种类餐饮“同村竞争”,导致不少商铺大量空置,管理方招商频次大幅提高。
2016年开业一年后,连电视剧《白鹿原》的热度都没蹭多久,就被和大众预言即将倒闭,其管理模式的混乱可见一斑。
怎么都没有改善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没有榨干最后一份利前,凭借西安近两年的旅游热潮,硬是撑过了2018年,客流稀少却依旧坚挺的场景,也被送上“西安最惨景区”的美名。
作为白鹿原上重要的文旅项目,蓝田县也在想方设法帮助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崛起。
2016年底时,蓝田县未经批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帮助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项目项目,擅自以旅游开发、古镇建设和观光农业为名违法占地,被陕西省政府点名约谈。
在各大招商会上,蓝田县也努力兜售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三期)项目,希望能有企业接手,掏上7000万元,重整旗鼓。
只是,已经被各大、研究机构当成典型,研究其衰败原因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早已臭了名声。
终于在熬过三年大限之后,熬的蓝田县和广大商户精疲力竭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由白鹿原管委会体面的宣布进入“ICU”,看能不能有妙手回春之术将其救活。

▲规划中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三期)项目
白鹿原的“结局”
在小说中,白嘉轩算是圆满,儿子们各有所成,唯一的遗憾就是女儿白灵。白家与鹿家斗了几辈子,鹿家却始终斗不过白家。
而在现实中,白鹿原上的三家打着“白鹿原”旗号的景区的结局又将如何。
如今三分天下的局面告诉我们,肥肉虽美好,却不够三家景区去分。如今白鹿原上已经是一座斗兽场,资金最薄弱,管理最混乱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已经离场,剩下的两家谁才是最后独享《白鹿原》IP的赢家呢?

对西安而言,当然不希望三家斗到最后。三家景区个个耗费数亿资金打造,担负着振兴白鹿原文旅产业的重任,当年一哄而上的抢食,如果都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一个下场,对各方都不是一个好下场。
《白鹿原》IP开发挖掘数年来,也到了谈合作的时候了。
《白鹿原》的IP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白鹿原上雷同的三家景区不仅让外地游客摸不清头脑,连很多西安本地人都搞不清关系。
虽然三家景区分属蓝田、灞桥两家管辖,但是同在白鹿原上,想要做好做大白鹿原IP,需要两地政府通力合作,也需要三家景区守望相助,联动经营。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休克”,是信号,也是机遇,陕旅和曲江旅游两家旅游行业的王牌,可以联手合作复活民俗文化村,也可以互通有无,打造差异化竞争,打通交通,携手做好做大《白鹿原》IP。
陈忠实先生用他的笔墨将白鹿原的沧桑交融成了一幅庞大的、代表关中文化的长卷,人们期待着白鹿重现,因为白鹿所过之处“万木茂盛,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痢廓清,毒虫灭绝,万家康乐”,那是一个太平盛世。
我们也不想看到下一个倒闭的景区还是来自白鹿原上。
素材:
华商报、旅发网、智美旅游策划管理等
消费者导报《白鹿原影视城游人如织的昔日盛景是如何逐渐消失的 ?》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