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修辞手法小学三年级,21新三年级上《修辞手法》专题卷,全是经典考型,给孩子打印测试
导读有什么修辞手法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这些考点都是期中末考试题型之一。今天,小宋老师将特别出了一份有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的专题自评卷,有空白试卷,答案老师也都手写附上,有需要注明注释的地方,老师也有...
小学三年级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这些考点都是期中末考试题型之一。今天,小宋老师将特别出了一份有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的专题自评卷,有空白试卷,答案老师也都手写附上,有需要注明注释的地方,老师也有用红色笔特别标注说明解释。参考价值颇高,内容也全面,考题形式新颖,紧扣教材大纲教学内容,对孩子们的语文专项学习知识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帮助!整个专题卷面总共六大模块(总分100分),有判断题,有填空题、也有阅读题,其考题形式丰富;且考点囊括了三年级整个阶段必须掌握的所有修辞手法,并将每一种修辞手法的考点设计成不同的考题内容,让同学们做到真真正正地弄清楚每一个修辞手法的含义以及运用方法。



第1道的填空题和第2道、第4道的判断题这三个大题比较容易回答,就算对修辞手法掌握不到位的孩子们来说,也有得分不错的现象;但第3道和第5道题“按要求写类似修辞手法的句子”等这样类型的考题,同学们丢分实属严重。

语文必考:小学1-6年级修辞手法使用汇总,值得收藏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必考内容,掌握好了修辞手法,阅读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拉开分数差距就靠它啦~
今天介绍常见的12种修辞手法及其用法,1-6全年级必备,记得转发收藏哦~
— 01 —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 02 —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 03 —
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缩小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 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典型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 04 —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典型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05 —
对偶/对仗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 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 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06 —
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 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典型例句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 07 —
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 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 08 —
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 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 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 09 —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 判断要点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典型例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乐;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 10 —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的句子。
■ 反复的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典型例句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 11 —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深刻印象。
典型例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12 —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 引用的作用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典型例句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学会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孩子的文章可以写得更好
小朋友们上了小学后,就要慢慢地接触看写话了。刚开始,只要孩子们能把片的意思用通顺的语言描写下来,没有跑题,而且没有错别字,这就相当不错了。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写作文已经不仅仅是能写出来,而是能“更好”地写出来。其实,这时候就需要技巧了,那就是多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呢,指的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法。修辞手法能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手法用得好,作文得分才会更高。小学阶段,我们会接触二十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指利用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借一种事物去说明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句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二、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打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如:
秋天的(枫叶)红得(像)一团团(火焰)。
在这个句子中,“枫叶”是本体,“像”是比喻词,“火焰”是喻体。
三、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
1.明喻: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
明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基本格式是:“本体”像“喻体”。
常用比喻词:像、好像、如同、宛如、好比、比方说、似乎、像……一样、仿佛……似的、……一样……似的
例句:
路边的小树直直地立着,就像一把把遮阳伞。
他跑得如猎豹一样快。
天上的云朵就像雪白的棉花一样。
2.暗喻:又叫“隐喻”,是一种隐晦的比喻。
暗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基本格式: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
常用比喻词:都是、是、简直是、无疑是、成为、成了、变成
例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雨滴是天空的眼泪。
3.借喻: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
组成:只有喻体,没有本题。
基本格式:用“喻体”代表“本体”。
例句:这小猴子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又得难为家长四处去找。
(“小猴子”其实是“小孩子”的喻体。这些得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才能判断出来。)
4.如何识别比喻句:
生活中,我们要去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纯地看比喻词,主要应该看的是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即如果句子中用一种事物去比方另一种事物,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那它就是比喻句;如果没有,那就不是比喻句。
下面这些句子都有比喻词,但都不是比喻句。
她长得很像她姑姑。(表示比较)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人。(表示猜测)
她静静地躺在妈妈怀里,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表示联想)
这副画上的老虎就跟真的一样。(表示夸张)
这个小孩帮妈妈拿着东西,就像个小大人似的。(表示感觉)
- 1或超千元!小米史上最贵路由即将发布(最贵的路由器多少钱一个)
- 2宜宾有哪些保险公司比较好,“3·15”来了!保险权益杠杠滴~宜宾保险消费者投诉指南出炉
- 3《RM》宋智孝金手,李光洙臭手,金钟国大手,三手PK你最服哪个?(金钟国请吃饭花了多少钱)
- 4如何查询党员身份还在不在,专访 | 周总理逝世47周年,侄子周尔均追忆缅怀
- 5新概念英语第一册,音标课件自学整理Lesson 129 Seventy miles an(亲爱的英语怎么写怎么读)
- 6申论还有哪些题型,不说虚话!国考申论就考这5大题型!附历年主题汇总
- 7江淮瑞风M3的动力肉吗?它的油耗高吗?看看老司机的点评吧(15款江淮瑞风m3怎么样)
- 8翻车、闹丑闻、被封杀,这7位明星,突然在演艺圈连“脸都没了”(被谋杀的明星有哪些名字)
- 9红色表带的女士名牌手表都有哪些,新年添点红 6万元左右红色女表推荐
发表观点(0条)